中国粉体网讯 据1985年工业普查统计,我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机械企业225户,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职工人数70192人,占全省工业职工总数的34%;固定资产原值116522万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30%。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时,我省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产业曾有过的辉煌。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省内大型军工企业转产、改制、关闭,民用工业受设备、资金、人才等影响发展缓慢,加之自身后续投入不足,造成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较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和人才短缺,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为期四年的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及资产重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培育:装备制造业成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原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基本形成大工业发展格局,极大地拉动了省内机械设备、非标设备和维保运服务等的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随着国家将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点之后,我省紧紧抓住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装备工业转型升级,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培育。”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周平说。
通过采取整合重组、引进外来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等举措,加强与省内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的互补和相关保障关系,我省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机床、环卫设备、专用汽车和非标设备等为核心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体系并显现出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十二五”前三年,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2011年增长18.1%,2012年增长12.1%,2013年增长35.7%,发展势头强劲。助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群
在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中,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总体规划》、《青海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和《青海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园区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正在形成园区带动发展,建设西宁、乐都装备工业园区,青海装备制造企业和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打造产业集群,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架构和产业布局。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青海装备制造工业专项发展资金,三年来共下达资金15500万元;有14个装备制造项目列入工业“双百”、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25亿元,实施了青海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建设和680MN多功能压机机组、5000辆专用汽车改装、石油钻机、重大型数控机床制造搬迁改造等项目。
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国家数控机床专项5个,技术创新项目267项,完成并取得15项省级成果二等奖,完成新产品开发533项,保持了年均新产品产值占当年销售产值38%的发展水平。同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青海华鼎技术开发中心、洁神技术开发中心以及青海二机技术开发中心三家省级研发中心的建立都极大提升了青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突破:实施重化工非标设备制造项目
一直以来,青海省装备制造企业“两头在外”的问题比较突出。过去,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在本省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对本省区域经济服务能力较弱。伴随着青海省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省委、省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支持装备制造业为青海省煤化工、盐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业提供非标设备。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加强工作协调等方式,不仅为装备制造企业赢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了青海省工业结构过重的局面。
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园,以“青海装备、装备青海”为产业构建理念,我省引进结构件生产企业入驻园区,联合青海华鼎、青海洁神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加快打造非标设备产业集群,在降低设备购进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壮大我省装备制造行业。
“10万吨重化工非标设备”、“10万吨重钢结构”、“干燥、除尘设备”、“压力容器、非标设备”等重点项目落户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青海三四一九干燥设备有限公司通过上下游产业对接,为洁神集团生产污水处理设备;青海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与青海省盐湖集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对接,使得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采购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通过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工作,扶助有需求和入驻装备制造园的中小企业,提高了我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和装备水平,为全面推动青海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年,我省装备制造业通过全行业对接,实施5类14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7.11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对接金额11.94亿元。
超越: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青海康泰正在建设的680MN多功能压机机组项目,以6.8万吨多功能压机和2.6万吨制坯压机作为主机的挤压模锻热加工生产线,具备挤压、模锻和多向模锻三种功能,挤压吨位远远大于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北方重工3.6万吨挤压机,模锻能力也与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四川德阳二重8万吨模锻液压机属同一等级,是全世界第一台大吨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模锻液压装备,为国内首台首套应用于锻造行业的多功能大型设备。
这一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建成后,产品覆盖军用战机90%锻件、民航机80%锻件、大型异型轴类件和高品质钢管,将填补国家对大口径火电/核电用管的生产空白,提升我国超大型锻压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能力,提高我国难变形合金、高温合金、高强度大口径厚壁钢管和钢锻件的生产能力。
此外,我省还超前筹划和储备延伸汽车产业项目,围绕完善汽车产业链和提升主机及整车制造能力,正在积极洽谈引进汽车曲轴生产线、宝马发动机和电动汽车生产线等项目。
发力: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省制造业完成投资351.7亿元,同比增长17.5%,对一般性工业投资拉动为14.1百分点,贡献率为85%,成为我省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源深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不懈努力,青海洁神5000辆专用汽车改装项目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石油机械厂CYJ8—3—26HY(SW)数字化抽油机试制成功并进行了批量生产,填补了我省采油设备生产无整机的空白;青海康泰680MN多功能压机项目计划于2014年10月进行设备联动热试车;青海东大、恒业装备等企业实施的5万吨重钢结构、非标设备加工和容器制造、干燥器和除尘设备等非标建设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形成5.2万吨的非标设备生产能力。青海机床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环卫设备形成了覆盖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以及专用车系列产业链,千分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最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经历了改革阵痛和恢复性发展,如今,我省装备制造业培育出了专用汽车、环卫设备、石油机械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时,我省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产业曾有过的辉煌。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省内大型军工企业转产、改制、关闭,民用工业受设备、资金、人才等影响发展缓慢,加之自身后续投入不足,造成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较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和人才短缺,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为期四年的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及资产重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培育:装备制造业成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原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基本形成大工业发展格局,极大地拉动了省内机械设备、非标设备和维保运服务等的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随着国家将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点之后,我省紧紧抓住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装备工业转型升级,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培育。”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周平说。
通过采取整合重组、引进外来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等举措,加强与省内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的互补和相关保障关系,我省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机床、环卫设备、专用汽车和非标设备等为核心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体系并显现出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十二五”前三年,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2011年增长18.1%,2012年增长12.1%,2013年增长35.7%,发展势头强劲。助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群
在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中,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总体规划》、《青海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和《青海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园区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正在形成园区带动发展,建设西宁、乐都装备工业园区,青海装备制造企业和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打造产业集群,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架构和产业布局。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青海装备制造工业专项发展资金,三年来共下达资金15500万元;有14个装备制造项目列入工业“双百”、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25亿元,实施了青海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建设和680MN多功能压机机组、5000辆专用汽车改装、石油钻机、重大型数控机床制造搬迁改造等项目。
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国家数控机床专项5个,技术创新项目267项,完成并取得15项省级成果二等奖,完成新产品开发533项,保持了年均新产品产值占当年销售产值38%的发展水平。同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青海华鼎技术开发中心、洁神技术开发中心以及青海二机技术开发中心三家省级研发中心的建立都极大提升了青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突破:实施重化工非标设备制造项目
一直以来,青海省装备制造企业“两头在外”的问题比较突出。过去,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在本省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对本省区域经济服务能力较弱。伴随着青海省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省委、省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支持装备制造业为青海省煤化工、盐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业提供非标设备。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加强工作协调等方式,不仅为装备制造企业赢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了青海省工业结构过重的局面。
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园,以“青海装备、装备青海”为产业构建理念,我省引进结构件生产企业入驻园区,联合青海华鼎、青海洁神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加快打造非标设备产业集群,在降低设备购进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壮大我省装备制造行业。
“10万吨重化工非标设备”、“10万吨重钢结构”、“干燥、除尘设备”、“压力容器、非标设备”等重点项目落户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青海三四一九干燥设备有限公司通过上下游产业对接,为洁神集团生产污水处理设备;青海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与青海省盐湖集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对接,使得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采购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通过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工作,扶助有需求和入驻装备制造园的中小企业,提高了我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和装备水平,为全面推动青海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年,我省装备制造业通过全行业对接,实施5类14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7.11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对接金额11.94亿元。
超越: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青海康泰正在建设的680MN多功能压机机组项目,以6.8万吨多功能压机和2.6万吨制坯压机作为主机的挤压模锻热加工生产线,具备挤压、模锻和多向模锻三种功能,挤压吨位远远大于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北方重工3.6万吨挤压机,模锻能力也与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四川德阳二重8万吨模锻液压机属同一等级,是全世界第一台大吨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模锻液压装备,为国内首台首套应用于锻造行业的多功能大型设备。
这一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建成后,产品覆盖军用战机90%锻件、民航机80%锻件、大型异型轴类件和高品质钢管,将填补国家对大口径火电/核电用管的生产空白,提升我国超大型锻压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能力,提高我国难变形合金、高温合金、高强度大口径厚壁钢管和钢锻件的生产能力。
此外,我省还超前筹划和储备延伸汽车产业项目,围绕完善汽车产业链和提升主机及整车制造能力,正在积极洽谈引进汽车曲轴生产线、宝马发动机和电动汽车生产线等项目。
发力: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省制造业完成投资351.7亿元,同比增长17.5%,对一般性工业投资拉动为14.1百分点,贡献率为85%,成为我省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源深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不懈努力,青海洁神5000辆专用汽车改装项目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石油机械厂CYJ8—3—26HY(SW)数字化抽油机试制成功并进行了批量生产,填补了我省采油设备生产无整机的空白;青海康泰680MN多功能压机项目计划于2014年10月进行设备联动热试车;青海东大、恒业装备等企业实施的5万吨重钢结构、非标设备加工和容器制造、干燥器和除尘设备等非标建设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形成5.2万吨的非标设备生产能力。青海机床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环卫设备形成了覆盖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以及专用车系列产业链,千分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最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经历了改革阵痛和恢复性发展,如今,我省装备制造业培育出了专用汽车、环卫设备、石油机械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