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中国宝安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贝特瑞公司的新型负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已获得三星认证通过,目前正在筹备扩大生产规模。
贝特瑞是中国宝安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并积极开发纳米负极材料、SI-C复合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公司人士介绍,从2010年开始,贝特瑞实现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其客户包括国外的三星、LG、松下、三洋,以及国内的ATL、BYD、BAK、天津力神等。2012年其负极材料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但目前为止,扩产的规模还未明确。”公司人士表示。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中国宝安开始“重金加码”自己最领先的负极材料产业,并期待在负极材料方面能实现“二次腾飞”。 “前几年,传统负极材料各大厂商都在扩产,但直到目前也受制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的发展;而新型材料则能起到替代作用。”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
本月15日,中国宝安宣布,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方式参与贝特瑞公司定向增资,认购500万-1000万股,每股认购价格为25元。经测算,本次增资金额在1.25亿-2.5亿元之间。
公司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增资有利于加快贝特瑞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悉,贝特瑞2011年净利润为4582万元,2012年净利润为5901万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7036万元,业绩逐年增长,盈利能力较为突出。
中国宝安是近年来热门的石墨烯概念股,公司在开拓石墨烯领域上的热情一直未减。自2011年4月发布关于获取鸡西柳毛地区石墨矿产资源的进展公告以来,中国宝安多次发布关于石墨矿、石墨烯相关的进展、澄清公告。2012年,贝特瑞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与石墨烯相关专利4项申请,在2013年4月获得一项专利。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碳材料,石墨烯在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航天、军工、LED、触控屏等领域都将带来一次材料革命。不过,石墨烯目前尚未产业化。有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型材料,石墨烯一旦实现产业化其产值至少在万亿以上。
据专家人士介绍,新兴负极材料的研发成为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日本日前开发出使用硅酮作为锂电池材料的技术,电量储存能力为碳素材料的10倍,锂电池续航能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国内负极材料巨头也将加大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国际巨头差距日益缩小。
贝特瑞是中国宝安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并积极开发纳米负极材料、SI-C复合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公司人士介绍,从2010年开始,贝特瑞实现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其客户包括国外的三星、LG、松下、三洋,以及国内的ATL、BYD、BAK、天津力神等。2012年其负极材料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但目前为止,扩产的规模还未明确。”公司人士表示。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中国宝安开始“重金加码”自己最领先的负极材料产业,并期待在负极材料方面能实现“二次腾飞”。 “前几年,传统负极材料各大厂商都在扩产,但直到目前也受制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的发展;而新型材料则能起到替代作用。”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
本月15日,中国宝安宣布,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方式参与贝特瑞公司定向增资,认购500万-1000万股,每股认购价格为25元。经测算,本次增资金额在1.25亿-2.5亿元之间。
公司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增资有利于加快贝特瑞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悉,贝特瑞2011年净利润为4582万元,2012年净利润为5901万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7036万元,业绩逐年增长,盈利能力较为突出。
中国宝安是近年来热门的石墨烯概念股,公司在开拓石墨烯领域上的热情一直未减。自2011年4月发布关于获取鸡西柳毛地区石墨矿产资源的进展公告以来,中国宝安多次发布关于石墨矿、石墨烯相关的进展、澄清公告。2012年,贝特瑞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与石墨烯相关专利4项申请,在2013年4月获得一项专利。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碳材料,石墨烯在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航天、军工、LED、触控屏等领域都将带来一次材料革命。不过,石墨烯目前尚未产业化。有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型材料,石墨烯一旦实现产业化其产值至少在万亿以上。
据专家人士介绍,新兴负极材料的研发成为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日本日前开发出使用硅酮作为锂电池材料的技术,电量储存能力为碳素材料的10倍,锂电池续航能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国内负极材料巨头也将加大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国际巨头差距日益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