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留存着雷锋在弓长岭工作时的印记。
这里是工人雷锋走向军营的地方。
日前,记者循着雷锋的足迹,探访了弓长岭矿业公司球团二厂。
在雷锋曾工作过的原焦化厂、现在的球团二厂厂门旁边,一块展示板赫然而立,雷锋的戎装照唤起了人们久远的记忆 。
从1959到2013,50多年过去了,但雷锋仿佛一直都不曾离开这里,雷锋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岗位学雷锋一直在这里延续。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球团企业。
“想不到现代化水平这么高,想不到球团品位这么高,想不到现场环境如此好。”这是鞍钢集团老领导到球团二厂参观后的由衷赞叹。
球团二厂是鞍钢重要的原料生产基地,鞍钢“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以弓矿地区铁精矿为原料生产优质球团矿。于2003年9月17日破土动工, 2004年12月23日达产。该厂当年就创造了“建设期最短,达产期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三个“之最”。
目前,球团二厂已经实现了三个领跑:
球团生产控制指导系统通过省级鉴定,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内领跑水平;开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球团建设处于国内同行业领跑水平;重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企业整体运营质量处于鞍钢集团内领跑水平。
企业的成长速度如此之快,源于全厂职工强大的技术能量!
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效益。
沸腾炉点火一直是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每次点火时都要请厂家派人来指导。为此,球团二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攻关活动。职工通过逐步掌握点火温度和加煤时机,终于自主完成了沸腾炉点火,并迅速在所有班组中普及,解决了这一操作难题。
球团二厂与中南大学共同研发的“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过程热状态控制指导系统”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厂建立的链篦机气-固传热等机理模型,可以模拟出各种设备操作状态,并给予优选后的方案提示,模型准确率达到90%以上。此项技术成果实现了不同班组经验共享,减少人为操作失误,使球团生产操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岗位工人首创出的“读秒放矿装车操作法”, 提高了球团矿装车效率,使装车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年创造效益60余万元。
2012年一年中,球团二厂围绕球团矿合格率、铁料单耗、煤耗、膨润土消耗等方面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攻关。
与此同时,企业还通过提升将球团矿成本、产量、质量等项指标创下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
大练兵练出了真技能。
2012年年初,鞍钢股份炼铁厂和鞍凌公司对球团二厂的球团矿质量提出异议。自建厂9年来,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出现。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问题,查找症结。
全厂干部职工经过三天三夜的现场排查和反复实验,最终查找出球团热态指标尤其是生球粒度因技术操作不过硬出现了波动。
技术不过硬,怎样适应生产需要?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职工学习新技术,大练基本功。全厂大练兵活动由此迅速展开。
球团二厂原料作业区生产丁班共有22名职工,负责球团和生产原料接收与制备工作,是球团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在外人眼里,原料作业区就是把精矿粉做成小圆球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事实上,在精矿倒运上料、干燥、配料、强混、造球等工序中,任何一点偏差都会影响到球团矿的质量。
在岗位大练兵中,这个班组采取了一帮一、抓典型、学中赛、赛中学的方式,为班组成员烹制出不同风味的“营养套餐”。
在干燥机岗位工作的球团原料工张玉红是一个岗位新兵。当他看到班组里的工友在大练兵中收获冠军和技术能手的荣誉时,很是羡慕,还嘟囔着:“他们太厉害了,取得了荣誉,还得到那么多奖金,我就不行了!”
班长陈伟来到他身边,说道:“没有什么不行的,只要你肯下功夫也一样能做到。我们大家都可以帮你。我俩结成对子,你看怎样?”
从此,张玉红还真下起了功夫。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就提升了技能水平。在全厂岗位大练兵活动竞赛中,张玉红还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大练兵活动给球团二厂带来了新气象:学技术的职工多了,打麻将玩扑克的人少了;职工收入增加了,不安心工作的人少了。厂区内爱岗敬业,以厂为家,识大体、顾大局、重学习、比技能,讲团结奉献的风气更浓了。
金牌状元成为活跃的发展极。
李廷斌是球团二厂响当当的技术能手,在2012年大练兵活动竞赛中,他一举拿下鞍钢烧结原料工状元,矿业造球工状元,成为 “双料”冠军。
李廷斌在球团二厂原料作业区生产丁班造球岗位工作,与干燥机、强混机、原料矿槽和皮带运输等岗位工种联系密切。工余时间,李廷斌经常跑到其他岗位向工友“取经”,交流工作经验,与工友相互学习并共同达到了“交叉任职”的水平。
造球岗位高福庆经常说:“这活就是大熟练,人人都能干,练不练都一样。”当他看到李廷斌的现场操作后,对李廷斌调整造球盘经料量和清理盘边的技术操作很感兴趣。并说:“其实熟练工大有学问,大有技术。我造出来的球没有他造的光洁度好,粉子也多。原来一样的活不一样的干法,成效就不一样呀!”
大家在向李廷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掌握技能的迫切愿望,增强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职工队伍已经由单一型的人才向复合型的人才转变,有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这里是工人雷锋走向军营的地方。
日前,记者循着雷锋的足迹,探访了弓长岭矿业公司球团二厂。
在雷锋曾工作过的原焦化厂、现在的球团二厂厂门旁边,一块展示板赫然而立,雷锋的戎装照唤起了人们久远的记忆 。
从1959到2013,50多年过去了,但雷锋仿佛一直都不曾离开这里,雷锋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岗位学雷锋一直在这里延续。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球团企业。
“想不到现代化水平这么高,想不到球团品位这么高,想不到现场环境如此好。”这是鞍钢集团老领导到球团二厂参观后的由衷赞叹。
球团二厂是鞍钢重要的原料生产基地,鞍钢“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以弓矿地区铁精矿为原料生产优质球团矿。于2003年9月17日破土动工, 2004年12月23日达产。该厂当年就创造了“建设期最短,达产期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三个“之最”。
目前,球团二厂已经实现了三个领跑:
球团生产控制指导系统通过省级鉴定,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内领跑水平;开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球团建设处于国内同行业领跑水平;重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企业整体运营质量处于鞍钢集团内领跑水平。
企业的成长速度如此之快,源于全厂职工强大的技术能量!
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效益。
沸腾炉点火一直是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每次点火时都要请厂家派人来指导。为此,球团二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攻关活动。职工通过逐步掌握点火温度和加煤时机,终于自主完成了沸腾炉点火,并迅速在所有班组中普及,解决了这一操作难题。
球团二厂与中南大学共同研发的“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过程热状态控制指导系统”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厂建立的链篦机气-固传热等机理模型,可以模拟出各种设备操作状态,并给予优选后的方案提示,模型准确率达到90%以上。此项技术成果实现了不同班组经验共享,减少人为操作失误,使球团生产操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岗位工人首创出的“读秒放矿装车操作法”, 提高了球团矿装车效率,使装车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年创造效益60余万元。
2012年一年中,球团二厂围绕球团矿合格率、铁料单耗、煤耗、膨润土消耗等方面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攻关。
与此同时,企业还通过提升将球团矿成本、产量、质量等项指标创下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
大练兵练出了真技能。
2012年年初,鞍钢股份炼铁厂和鞍凌公司对球团二厂的球团矿质量提出异议。自建厂9年来,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出现。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问题,查找症结。
全厂干部职工经过三天三夜的现场排查和反复实验,最终查找出球团热态指标尤其是生球粒度因技术操作不过硬出现了波动。
技术不过硬,怎样适应生产需要?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职工学习新技术,大练基本功。全厂大练兵活动由此迅速展开。
球团二厂原料作业区生产丁班共有22名职工,负责球团和生产原料接收与制备工作,是球团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在外人眼里,原料作业区就是把精矿粉做成小圆球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事实上,在精矿倒运上料、干燥、配料、强混、造球等工序中,任何一点偏差都会影响到球团矿的质量。
在岗位大练兵中,这个班组采取了一帮一、抓典型、学中赛、赛中学的方式,为班组成员烹制出不同风味的“营养套餐”。
在干燥机岗位工作的球团原料工张玉红是一个岗位新兵。当他看到班组里的工友在大练兵中收获冠军和技术能手的荣誉时,很是羡慕,还嘟囔着:“他们太厉害了,取得了荣誉,还得到那么多奖金,我就不行了!”
班长陈伟来到他身边,说道:“没有什么不行的,只要你肯下功夫也一样能做到。我们大家都可以帮你。我俩结成对子,你看怎样?”
从此,张玉红还真下起了功夫。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就提升了技能水平。在全厂岗位大练兵活动竞赛中,张玉红还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大练兵活动给球团二厂带来了新气象:学技术的职工多了,打麻将玩扑克的人少了;职工收入增加了,不安心工作的人少了。厂区内爱岗敬业,以厂为家,识大体、顾大局、重学习、比技能,讲团结奉献的风气更浓了。
金牌状元成为活跃的发展极。
李廷斌是球团二厂响当当的技术能手,在2012年大练兵活动竞赛中,他一举拿下鞍钢烧结原料工状元,矿业造球工状元,成为 “双料”冠军。
李廷斌在球团二厂原料作业区生产丁班造球岗位工作,与干燥机、强混机、原料矿槽和皮带运输等岗位工种联系密切。工余时间,李廷斌经常跑到其他岗位向工友“取经”,交流工作经验,与工友相互学习并共同达到了“交叉任职”的水平。
造球岗位高福庆经常说:“这活就是大熟练,人人都能干,练不练都一样。”当他看到李廷斌的现场操作后,对李廷斌调整造球盘经料量和清理盘边的技术操作很感兴趣。并说:“其实熟练工大有学问,大有技术。我造出来的球没有他造的光洁度好,粉子也多。原来一样的活不一样的干法,成效就不一样呀!”
大家在向李廷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掌握技能的迫切愿望,增强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职工队伍已经由单一型的人才向复合型的人才转变,有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