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日前获悉,国家收储稀土工作将于近期启动。
9月4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内部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稀土收储的工作已经准备一段时间了,具体工作由直属储备物资管理处负责。至于收储的细节,该官员并未进一步解释。
而此前的消息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已与包钢稀土就国家收储轻稀土事宜达成一致,将使用近百亿元资金收储1.8万吨轻稀土,目前储备品种和启动时间已基本落实,根据计划,储备已于8月开始准备,9月正式启动。
启动收储
稀土的国家储备事宜已经酝酿多年。早在2007年,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便提出发展稀土储备的政策建议。
该报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进行必要的稀土储备,扩大储备的业务量,扩大物资储备的规模和影响,有利于正面宣传物资储备的作用,增强物资储备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但此后,我国对稀土的储备仍旧停留在企业层面,直到2011年,稀土储备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去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国家战略储备”的概念。国务院明确表示,要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实行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
国家收储稀土,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就建议,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一方面合理确定稀土年度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合作力度,有效利用全球稀土资源。
但由于去年稀土价格上涨过快,央企和地方国企在稀土资源中激烈竞争,加之国储资金来源一直存在难题,都制约着国家实施稀土战略收储。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应该尽快建立国家稀土资源储备制度,对部分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不进行开采,实施储备,“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储备地区进行财政补助,建立完善的稀土资源勘探基金制度。”骆沙鸣说。
骆沙鸣说,积极筹备应对美欧等国对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向WTO起诉;在WTO及国家安全双重框架下制定稀土资源贸易政策,严控稀土资源出口,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协调,打破稀土生产的地区、行业分割;运用稀土换石油的思路,发挥我国产量的优势,使我国享有更充分的话语权、选择权和定价权。
而加快储备进度,防止海外重启稀土资源开发对国内定价权的冲击,也成了稀土行业要考虑的问题。
“资源价格将不断上涨,我们的轻稀土早晚要面对严酷的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成本,包钢稀土执行国家的战略储备,实际上也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对媒体说。
轻重有别
据悉,国家收储稀土的品种和数量分别是氧化铕50吨、氧化钇1500吨、氧化镝300吨、氧化铽60吨,但本报记者4日致电国家物资储备局,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而在上述收储名单中,除了氧化铕以外,其余品种均为中重稀土氧化物。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重稀土是应该收储的,因为中重稀土的战略作用远远比轻稀土重要,中重稀土更为稀缺,如果按现有生产速度开采,我国的中重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
不过,业界还有消息称,镧、铈、镨、钕等品种作为近期轻稀土收储重点的可能性最大,而轻稀土中铕元素的收储也得到了多方关注。
陈占恒也表示,钇、铽、镝、钕、铕等5种稀土元素是应该进行国家战略储备的。
但就国家启动1.8万吨的轻稀土收储来说,陈占恒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国家没有必要对轻稀土进行大面积收储,目前轻稀土本身就是过剩的,国家收储是为了战略储备,而对于过剩物资的储备又是否有必要?
根据美国TMR公司的跟踪研究,国外目前已经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1家公司拥有多达429个稀土项目,其中,美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38个稀土项目进展较大。数据还显示,未来5年内,中国以外的稀土产量将增长10倍。
而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轻稀土,也就是说,未来若干年,轻稀土的过剩不仅不会改善,还会进一步加剧。
“国家收储轻稀土,到底是为了战略储备还是在花钱为企业买单?据我所知,目前企业手里还有大量的轻稀土及其产品。”百川资讯网稀土行业分析师杜帅兵对本报记者说。
据悉,国家物资储备局除了与包钢稀土达成收储轻稀土协议外,后来也同五矿集团、中国铝业、有色集团和广晟集团签订了相关协议。
陈占恒认为,稀土收储倡导国家收储和企业收储相结合,国家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稀缺的中重稀土上,而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几家大企业手中,应该通过这几家大企业进行商业储备,控制产量维稳价格。
事实上,企业进行稀土储备的事例屡见不鲜。包钢稀土在2008年就开始从企业层面对稀土精矿进行储备。去年7月后,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包钢稀土曾试图通过收储等方式稳定价格。
“如果真的开启1.8万吨的轻稀土收储,这相当于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对轻稀土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陈占恒说。
9月4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内部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稀土收储的工作已经准备一段时间了,具体工作由直属储备物资管理处负责。至于收储的细节,该官员并未进一步解释。
而此前的消息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已与包钢稀土就国家收储轻稀土事宜达成一致,将使用近百亿元资金收储1.8万吨轻稀土,目前储备品种和启动时间已基本落实,根据计划,储备已于8月开始准备,9月正式启动。
启动收储
稀土的国家储备事宜已经酝酿多年。早在2007年,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便提出发展稀土储备的政策建议。
该报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进行必要的稀土储备,扩大储备的业务量,扩大物资储备的规模和影响,有利于正面宣传物资储备的作用,增强物资储备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但此后,我国对稀土的储备仍旧停留在企业层面,直到2011年,稀土储备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去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国家战略储备”的概念。国务院明确表示,要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实行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
国家收储稀土,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就建议,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一方面合理确定稀土年度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合作力度,有效利用全球稀土资源。
但由于去年稀土价格上涨过快,央企和地方国企在稀土资源中激烈竞争,加之国储资金来源一直存在难题,都制约着国家实施稀土战略收储。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应该尽快建立国家稀土资源储备制度,对部分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不进行开采,实施储备,“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储备地区进行财政补助,建立完善的稀土资源勘探基金制度。”骆沙鸣说。
骆沙鸣说,积极筹备应对美欧等国对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向WTO起诉;在WTO及国家安全双重框架下制定稀土资源贸易政策,严控稀土资源出口,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协调,打破稀土生产的地区、行业分割;运用稀土换石油的思路,发挥我国产量的优势,使我国享有更充分的话语权、选择权和定价权。
而加快储备进度,防止海外重启稀土资源开发对国内定价权的冲击,也成了稀土行业要考虑的问题。
“资源价格将不断上涨,我们的轻稀土早晚要面对严酷的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成本,包钢稀土执行国家的战略储备,实际上也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对媒体说。
轻重有别
据悉,国家收储稀土的品种和数量分别是氧化铕50吨、氧化钇1500吨、氧化镝300吨、氧化铽60吨,但本报记者4日致电国家物资储备局,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而在上述收储名单中,除了氧化铕以外,其余品种均为中重稀土氧化物。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重稀土是应该收储的,因为中重稀土的战略作用远远比轻稀土重要,中重稀土更为稀缺,如果按现有生产速度开采,我国的中重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
不过,业界还有消息称,镧、铈、镨、钕等品种作为近期轻稀土收储重点的可能性最大,而轻稀土中铕元素的收储也得到了多方关注。
陈占恒也表示,钇、铽、镝、钕、铕等5种稀土元素是应该进行国家战略储备的。
但就国家启动1.8万吨的轻稀土收储来说,陈占恒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国家没有必要对轻稀土进行大面积收储,目前轻稀土本身就是过剩的,国家收储是为了战略储备,而对于过剩物资的储备又是否有必要?
根据美国TMR公司的跟踪研究,国外目前已经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1家公司拥有多达429个稀土项目,其中,美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38个稀土项目进展较大。数据还显示,未来5年内,中国以外的稀土产量将增长10倍。
而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轻稀土,也就是说,未来若干年,轻稀土的过剩不仅不会改善,还会进一步加剧。
“国家收储轻稀土,到底是为了战略储备还是在花钱为企业买单?据我所知,目前企业手里还有大量的轻稀土及其产品。”百川资讯网稀土行业分析师杜帅兵对本报记者说。
据悉,国家物资储备局除了与包钢稀土达成收储轻稀土协议外,后来也同五矿集团、中国铝业、有色集团和广晟集团签订了相关协议。
陈占恒认为,稀土收储倡导国家收储和企业收储相结合,国家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稀缺的中重稀土上,而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几家大企业手中,应该通过这几家大企业进行商业储备,控制产量维稳价格。
事实上,企业进行稀土储备的事例屡见不鲜。包钢稀土在2008年就开始从企业层面对稀土精矿进行储备。去年7月后,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包钢稀土曾试图通过收储等方式稳定价格。
“如果真的开启1.8万吨的轻稀土收储,这相当于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对轻稀土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陈占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