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始终是引领人类进步的文明火种。当今世界形势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还导致地区和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影响日益深远。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技术作为当代高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已经成为推动21世纪创新和社会繁荣的主导力量。新材料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并值得下大力气探讨的问题。
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我国的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种有色金属、纯碱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从总量上看,我国材料工业发展极快。但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升级,要求传统材料产业要在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中获得新生,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业转移,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在信息、新能源、生物等高技术领域的需求,满足基础工业、国家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当前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是某些具体新材料还是整体产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将持续高速增长。
新材料是世界各国高技术竞争的战略要点之一,是高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国家“十五”规划中提出“努力克服当前上、中游方面技术水平低下而导致下游产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缺陷”、“尽快形成为提高各产业技术开发能力服务的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群”,对我国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有关键作用。目前,我国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已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近几年,仅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就已经有12家,火炬计划、“863”、中小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中支持的新材料项目已接近30%。新材料产业良好的研发基础与技术支撑和一批成长中的企业,已经引起了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企业界、投资界的高度关注。
虽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靠企业自发形成的新材料企业集中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健康,多数企业没有经济规模,产业集成度低,市场竞争力差。依靠民营的体制优势、市场开拓能力发展的新材料企业集中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地方产业特色,缺乏形成地方产业优势的后劲。西部大多数省份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形成产业配套体系,资源浪费严重。
综上所述,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如何引导,市场环境如何培育,如何面对新的产业格局,培育地方优势产业等,都是远未破题的一篇大文章。
新材料产业的经济特征
由于新材料技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特点,新材料产业的经济特征比较明显:
一、产业关联性特征。它具有产业间技术关联性大、和同一领域的技术种类多、同一产品的技术多元并行等特点。另外,龙头技术带动效果明显。新材料投资关联性比新材料产业在技术关联性方面更明显。如上游的汽车工业投资增加要求汽车材料工业要配套发展。反之,在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投资规模生产之时,一定要考虑到下游应用市场的投资现状、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等等。新材料的结构关联是技术、价格、投资等产业关联中最重要的特征。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与先导的特征可以比拟为处于大制造业的中间产业。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都比较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从专业化生产的结构效益,技术创新的结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变动的频率,都说明新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范围经济性特征。新材料产品的特点是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价值。如一种新的材料产品的产生,大部分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可以适应多种产品生产,可以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效益。
三、规模经济性特征。新材料企业,特别是市场份额巨大、工业放大的倍数多、投资规模较大的产品,要求有一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多元化关联导致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比其它行业高,在向技术关联的其它市场挺进时,易于扩散,易于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纵向生产一体化的能力也比其它行业强。
新材料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主要研究如何按照地区分工与合作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区域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以及能够在区域内形成聚集与分散相结合,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又能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结构转换的新时期。结构转换中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决策,需要从宏观上指出方向。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优化、企业重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开放与产业保护等。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产业的投资主体将呈现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以后,国家对产业结构的控制方面面临的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对大量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的产业政策,日益显示出特殊重要性。尤其在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还不能完全根据市场信号确定投资方向的情况下,产业研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在优化投资结构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研究区域的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方向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伴随着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预示着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方面发展。这种变化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它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化“中国制造”的巨大市场需求,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就要研究新材料产业。
中国政府确定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规划主线的方针,并实施了很多重大举措。科技部提出的“西部新材料行动”旨在通过整合国家与地方的资源,强化东西部联动,推动西部具有资源特色和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发展,建立若干个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新材料打造西部新经济。”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在如何实施这一行动时表示过“西部12个省怎么搞法,绝对不能一哄而上,这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区域基地的建设应该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考虑,要有更高层次上的总体规划。”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特别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的产业布局,更加令人关注“健康的”产业结构。而新材料产业是产业结构中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对西部资源型省份及新材料产业有一定基础的区域,产业战略研究及产业发展规划更为重要。
做好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
“分析现状,明确优势,做好规划,建好基地”是科技部高新司邵立勤司长在“西部新材料行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总体工作要求,它简练地表明,要建立区域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做好战略研究及规划。
其一,规划要实事求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从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
其二,规划要突出重点。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培育优势产业。材料产业的涉及面比较宽广,故其规划不宜面面俱到。要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最终培育出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群及健康的产业链。
其三,规划要立足当地。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要扬长避短,具体说,一是重点考虑是否具备资源优势;二是重点考虑是否有市场需求;三是重点考虑目前的相对优势能否延伸。依据这些标准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并予以详细规划,有利于实现地方材料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有利于变地方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其四,规划要与宏观经济环境相统一。要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三个层次因素:一是要考虑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的实施,要兼顾国家的整体战略定位,要充分发挥东西部优势互补与经济联动发展的作用;二是要遵循省、市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材料产业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三是要在当地总体发展规划框架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其对周边地区发展材料产业的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
其五,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性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牵涉生态环境保护与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一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要在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上下功夫;二是从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角度出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科学管理,要着力于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其六,规划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材料产业的战略纲领,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详实的实施方案。在规划的研究制定中,不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注重于规划的具体实施。要通过科学论证,明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还要合理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为地方发展新材料产业明确载体。同时,作为规划的制定者,应在规划研究过程中,积极帮助地方政府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以便使规划有更好的支撑。
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我国的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种有色金属、纯碱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从总量上看,我国材料工业发展极快。但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升级,要求传统材料产业要在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中获得新生,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业转移,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在信息、新能源、生物等高技术领域的需求,满足基础工业、国家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当前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是某些具体新材料还是整体产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将持续高速增长。
新材料是世界各国高技术竞争的战略要点之一,是高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国家“十五”规划中提出“努力克服当前上、中游方面技术水平低下而导致下游产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缺陷”、“尽快形成为提高各产业技术开发能力服务的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群”,对我国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有关键作用。目前,我国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已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近几年,仅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就已经有12家,火炬计划、“863”、中小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中支持的新材料项目已接近30%。新材料产业良好的研发基础与技术支撑和一批成长中的企业,已经引起了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企业界、投资界的高度关注。
虽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靠企业自发形成的新材料企业集中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健康,多数企业没有经济规模,产业集成度低,市场竞争力差。依靠民营的体制优势、市场开拓能力发展的新材料企业集中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地方产业特色,缺乏形成地方产业优势的后劲。西部大多数省份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形成产业配套体系,资源浪费严重。
综上所述,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如何引导,市场环境如何培育,如何面对新的产业格局,培育地方优势产业等,都是远未破题的一篇大文章。
新材料产业的经济特征
由于新材料技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特点,新材料产业的经济特征比较明显:
一、产业关联性特征。它具有产业间技术关联性大、和同一领域的技术种类多、同一产品的技术多元并行等特点。另外,龙头技术带动效果明显。新材料投资关联性比新材料产业在技术关联性方面更明显。如上游的汽车工业投资增加要求汽车材料工业要配套发展。反之,在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投资规模生产之时,一定要考虑到下游应用市场的投资现状、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等等。新材料的结构关联是技术、价格、投资等产业关联中最重要的特征。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与先导的特征可以比拟为处于大制造业的中间产业。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都比较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从专业化生产的结构效益,技术创新的结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变动的频率,都说明新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范围经济性特征。新材料产品的特点是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价值。如一种新的材料产品的产生,大部分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可以适应多种产品生产,可以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效益。
三、规模经济性特征。新材料企业,特别是市场份额巨大、工业放大的倍数多、投资规模较大的产品,要求有一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多元化关联导致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比其它行业高,在向技术关联的其它市场挺进时,易于扩散,易于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纵向生产一体化的能力也比其它行业强。
新材料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主要研究如何按照地区分工与合作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区域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以及能够在区域内形成聚集与分散相结合,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又能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结构转换的新时期。结构转换中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决策,需要从宏观上指出方向。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优化、企业重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开放与产业保护等。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产业的投资主体将呈现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以后,国家对产业结构的控制方面面临的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对大量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的产业政策,日益显示出特殊重要性。尤其在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还不能完全根据市场信号确定投资方向的情况下,产业研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在优化投资结构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研究区域的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方向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伴随着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预示着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方面发展。这种变化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它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化“中国制造”的巨大市场需求,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就要研究新材料产业。
中国政府确定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规划主线的方针,并实施了很多重大举措。科技部提出的“西部新材料行动”旨在通过整合国家与地方的资源,强化东西部联动,推动西部具有资源特色和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发展,建立若干个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新材料打造西部新经济。”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在如何实施这一行动时表示过“西部12个省怎么搞法,绝对不能一哄而上,这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区域基地的建设应该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考虑,要有更高层次上的总体规划。”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特别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的产业布局,更加令人关注“健康的”产业结构。而新材料产业是产业结构中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对西部资源型省份及新材料产业有一定基础的区域,产业战略研究及产业发展规划更为重要。
做好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
“分析现状,明确优势,做好规划,建好基地”是科技部高新司邵立勤司长在“西部新材料行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总体工作要求,它简练地表明,要建立区域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做好战略研究及规划。
其一,规划要实事求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从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
其二,规划要突出重点。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培育优势产业。材料产业的涉及面比较宽广,故其规划不宜面面俱到。要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最终培育出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群及健康的产业链。
其三,规划要立足当地。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要扬长避短,具体说,一是重点考虑是否具备资源优势;二是重点考虑是否有市场需求;三是重点考虑目前的相对优势能否延伸。依据这些标准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并予以详细规划,有利于实现地方材料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有利于变地方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其四,规划要与宏观经济环境相统一。要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三个层次因素:一是要考虑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的实施,要兼顾国家的整体战略定位,要充分发挥东西部优势互补与经济联动发展的作用;二是要遵循省、市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材料产业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三是要在当地总体发展规划框架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其对周边地区发展材料产业的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
其五,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性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牵涉生态环境保护与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一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要在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上下功夫;二是从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角度出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科学管理,要着力于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其六,规划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材料产业的战略纲领,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详实的实施方案。在规划的研究制定中,不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注重于规划的具体实施。要通过科学论证,明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还要合理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为地方发展新材料产业明确载体。同时,作为规划的制定者,应在规划研究过程中,积极帮助地方政府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以便使规划有更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