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大:纳米通道内流体行为研究有新发现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日前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陆小华教授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化学和纳米学科权威期刊《纳米快报》2009年第9卷第3期采用。《纳米快报》认为,该研究令人信服地展示了离子水化的结构变化和由此导致的离子与第一水化层水分子相互作用能的变化,突破了传统所认为的在直径1.0纳米左右的通道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水化应该十分类似的观点。

  研究纳米通道内流体行为,是国际上很重要的一项基础研究。为了弄清楚流体在纳米孔道中的传递过程,陆小华团队经过10年苦心钻研,以纳米碳管为介孔模型,通过分子模拟,对在受限环境下水等典型流体分子结构和传递行为研究后发现,流体分子的传递性质在1纳米左右介孔内主要受介孔尺寸和界面化学性质影响,和宏观条件下受温度压力影响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直径0.6到1.28纳米的碳纳米管中水化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发现两者的水化有序度随着管径有着不同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在大尺寸的碳管内优先尺寸较小的钠离子,而在尺寸较小的碳管内则尺寸较大的钾离子优先。该成果可以对膜分离、吸附、纳米催化等涉及到微孔结构的过程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指导性方法,并为新型化工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据悉,生物通道中离子高选择性的机理是目前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生物体内的离子通道可以在保持高流速的同时高效地分离各种离子,是目前人工所制备的材料无法企及的。陆小华的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更好地掌握各种仿生分离膜和纳米元器件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从而对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