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国铝业宣布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其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转股后,中铝在力拓整体持股比例将增至约18%,并可提名2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董事会。
历史和现实决定多元化战略
2007年,中国铝业就已经宣布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优势矿产品为主的稀有金属、以总承包为核心的有色金属工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甚至一度想改掉“中国铝业”这个看起来具有单一含义的公司名称。
中国有色行业的发展,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把有色金属工业的管理从冶金工业部划出来,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机构进行改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撤销,成立了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中国铝集团公司、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公司三大集团公司。2000年7月国务院决定撤消三大集团公司,原中央管理的企业全部下放到地方管理。昔日庞大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肢解并最终消失在国家改革的潮流之中。但随着国家2004年有色行业盲目扩张产能的加剧,国家开始重新规划,要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产能。于是,中国铝业开始一轮快速扩张,从2005年起,大规模并购电解铝企业,横扫业内上下游,成功并购包头铝业、兰州铝业、焦作万方等诸多氧化铝、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产能由原来的77万吨规模迅速扩大到现有的400万吨左右。一系列的并购大大提升了中国铝业的经营规模。
已成为铝行业巨无霸的中国铝业深知做单一金属产品的企业发展越来越慢,最终的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向多元化转型,可环顾如今的国内有色行业,资源已十分有限。因此,中国铝业在国内并购方面一直无大的发展,在与五矿集团的关铝收购之争中主动放弃,就是觉得国内的电力成本已无优势,于是将并购目标放眼全球。
贯彻“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全球资源
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条件。2008年7月14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约合89.4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的收购。这是中国公司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收购行为,也是中国第一家赢得恶意收购竞争的公司。2008年5月28日,江西铜业与中冶集团组成联合体,以8.08亿美元获得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中西部矿区30年勘采权。而前期因外汇交易巨亏的中信泰富也在澳大利亚投资拥有铁矿石项目。
中国的海外投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投公司参股黑石集团和摩根斯坦利,平安集团参股富通,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投资后的账面浮亏越来越大,中国的海外投资备受国内舆论压力。这其中也包括2008年2月,中国铝业联合美国铝业对力拓的投资。本次投资为中铝带来巨大浮亏,截至2008年10月19日,中铝所持力拓股份市值已缩水约73亿美元,跌至68亿美元。另外,随着矿产品价格下跌,力拓未来业绩必会有大幅下降,而作为一般财务投资者,中铝必须承担巨额还款压力和相应财务费用。
那为何中国铝业在如今巨额浮亏的背景下顶着舆论压力继续对力拓注资?
一方面是对于力拓的股权投资符合中国长期的资源战略。从国外的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方式上看,其主要分为勘查矿、股本矿和购买矿。目前大多数拥有资源矿产的企业都已上市,不容易直接买到矿山。同时,出于资金流动性的考虑,收购矿产资源往往需要收购100%股权,资金需求量大,但上市公司股份较为分散,收购20%股权往往就可能控股。
另一方面则是对后期整个金属行情下跌放缓的推断。反映航运业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指数)连涨17天,2月11日收于2055点,这是BDI指数近4个月来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频繁推出救市计划。政府救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以中美两国为例,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83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计划,新计划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政府和私营部门联手建立投资基金,帮助清理银行系统的“有毒资产”。该基金启动资金为5000亿美元,最终可能扩大到1万亿美元。该计划如能实现,则对于财政已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来说将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中国方面,从上次199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2%上升至目前的21%,预计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增长19%左右,而且中国还拥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强大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兴的强大引擎,再加上各国救市计划的推进,金融危机全面转变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下降。那么,此时介入已陷入财务困境的力拓将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近期传闻熊维平将掌管中国铝业。熊维平任职香港中旅期间,虽不熟悉旅游业务,但仍把业务范畴涵盖旅游、钢铁、地产的香港中旅带得顺风顺水,平稳地完成了中国中旅与港中旅合并事宜,体现出较高的资本运作和整体战略管理能力。而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让其在金融理论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些对于现在立志做大做强的中国铝业来说非常宝贵,也暗示了中国铝业将继续运用资本市场布局全球资源。同时,中国铝业第一次注资力拓更多的原因还是迫于必和必拓对力拓的恶意收购,在第一次注资力拓出现巨额浮亏的情况下,中国铝业敢于第二次巨额注资,除了是由国务院及国资委直接领导的猜测外,更多地还是中国铝业对于后期有色金属行情的研判,背负着巨大压力的中国铝业只有分析出有色金属行情有筑底迹象,判断出了合时的进场时机,才敢再次注资力拓。这与我们对于后期有色金属行情的研判也是相吻合的,2009年上半年铝市更多地还是一个宽幅振荡行情,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复苏。
历史和现实决定多元化战略
2007年,中国铝业就已经宣布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优势矿产品为主的稀有金属、以总承包为核心的有色金属工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甚至一度想改掉“中国铝业”这个看起来具有单一含义的公司名称。
中国有色行业的发展,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把有色金属工业的管理从冶金工业部划出来,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机构进行改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撤销,成立了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中国铝集团公司、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公司三大集团公司。2000年7月国务院决定撤消三大集团公司,原中央管理的企业全部下放到地方管理。昔日庞大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肢解并最终消失在国家改革的潮流之中。但随着国家2004年有色行业盲目扩张产能的加剧,国家开始重新规划,要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产能。于是,中国铝业开始一轮快速扩张,从2005年起,大规模并购电解铝企业,横扫业内上下游,成功并购包头铝业、兰州铝业、焦作万方等诸多氧化铝、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产能由原来的77万吨规模迅速扩大到现有的400万吨左右。一系列的并购大大提升了中国铝业的经营规模。
已成为铝行业巨无霸的中国铝业深知做单一金属产品的企业发展越来越慢,最终的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向多元化转型,可环顾如今的国内有色行业,资源已十分有限。因此,中国铝业在国内并购方面一直无大的发展,在与五矿集团的关铝收购之争中主动放弃,就是觉得国内的电力成本已无优势,于是将并购目标放眼全球。
贯彻“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全球资源
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条件。2008年7月14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约合89.4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的收购。这是中国公司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收购行为,也是中国第一家赢得恶意收购竞争的公司。2008年5月28日,江西铜业与中冶集团组成联合体,以8.08亿美元获得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中西部矿区30年勘采权。而前期因外汇交易巨亏的中信泰富也在澳大利亚投资拥有铁矿石项目。
中国的海外投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投公司参股黑石集团和摩根斯坦利,平安集团参股富通,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投资后的账面浮亏越来越大,中国的海外投资备受国内舆论压力。这其中也包括2008年2月,中国铝业联合美国铝业对力拓的投资。本次投资为中铝带来巨大浮亏,截至2008年10月19日,中铝所持力拓股份市值已缩水约73亿美元,跌至68亿美元。另外,随着矿产品价格下跌,力拓未来业绩必会有大幅下降,而作为一般财务投资者,中铝必须承担巨额还款压力和相应财务费用。
那为何中国铝业在如今巨额浮亏的背景下顶着舆论压力继续对力拓注资?
一方面是对于力拓的股权投资符合中国长期的资源战略。从国外的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方式上看,其主要分为勘查矿、股本矿和购买矿。目前大多数拥有资源矿产的企业都已上市,不容易直接买到矿山。同时,出于资金流动性的考虑,收购矿产资源往往需要收购100%股权,资金需求量大,但上市公司股份较为分散,收购20%股权往往就可能控股。
另一方面则是对后期整个金属行情下跌放缓的推断。反映航运业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指数)连涨17天,2月11日收于2055点,这是BDI指数近4个月来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频繁推出救市计划。政府救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以中美两国为例,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83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计划,新计划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政府和私营部门联手建立投资基金,帮助清理银行系统的“有毒资产”。该基金启动资金为5000亿美元,最终可能扩大到1万亿美元。该计划如能实现,则对于财政已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来说将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中国方面,从上次199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2%上升至目前的21%,预计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增长19%左右,而且中国还拥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强大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兴的强大引擎,再加上各国救市计划的推进,金融危机全面转变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下降。那么,此时介入已陷入财务困境的力拓将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近期传闻熊维平将掌管中国铝业。熊维平任职香港中旅期间,虽不熟悉旅游业务,但仍把业务范畴涵盖旅游、钢铁、地产的香港中旅带得顺风顺水,平稳地完成了中国中旅与港中旅合并事宜,体现出较高的资本运作和整体战略管理能力。而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让其在金融理论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些对于现在立志做大做强的中国铝业来说非常宝贵,也暗示了中国铝业将继续运用资本市场布局全球资源。同时,中国铝业第一次注资力拓更多的原因还是迫于必和必拓对力拓的恶意收购,在第一次注资力拓出现巨额浮亏的情况下,中国铝业敢于第二次巨额注资,除了是由国务院及国资委直接领导的猜测外,更多地还是中国铝业对于后期有色金属行情的研判,背负着巨大压力的中国铝业只有分析出有色金属行情有筑底迹象,判断出了合时的进场时机,才敢再次注资力拓。这与我们对于后期有色金属行情的研判也是相吻合的,2009年上半年铝市更多地还是一个宽幅振荡行情,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