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组织或团体等共同参与进行的标准化活动。其旨在于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协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活动,就标准化相关事宜进行探讨和经验的交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是负责制定、发布和推广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信息交流,并且与其他国际组织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的专署机构。
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共有8个,他们分别是:ISO/TC18《锌及锌合金》、TC26《铜及铜合金》、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TC119《粉末冶金》、TC129《铝土矿石》、TC155《镍及镍合金》、TC183《铜、铅、锌、镍精矿》和TC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截止到2007年底,这8个技术委员会共制订国际标准380项,其中基础标准31项,产品标准13项,分析方法标准336项。
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ISO/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TC119《粉末冶金》、TC183《铜、铅、锌、镍精矿》和TC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此外,ISO/TC26《铜及铜合金》于2007年末结束了20多年的沉寂,并由中国担任该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国。
2、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通行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在世界有色金属材料标准中,欧美以及日本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其标准水平属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我们暂将这些国家的有色金属材料标准列为国外先进标准。目前,在美国标准化协会标准(ANSI)或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欧盟标准(EN)和日本工业标准(JIS)等国外先进标准体系中,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标准分别有588项、270项和409项。
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标准工作与有色金属行业相适应,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有色金属标准体系。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共有国家标准851项,行业标准947项。在存在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首选“采标”;对于没有对应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有色金属标准,属于国内自主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体系是能够满足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是适应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积极转化、顺利开展采标工作
“采标”是指“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等同或仅对国际标准做了某些修改”(定义来源于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从采标情况上看,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现存的380项国际标准(ISO)中的225项进行了转化,其中等同采用23项,修改采用104项,非等效采用98项(由于非等效采用的国际标准均为2001年以前的版本,因此被认定为“采标”),采标率(转化率)达到了59.2%。对于未采标的155项国际标准,由于落后而无法采标的有19项,由于国际标准正在修订而无法立刻采标的有8项,其余的128项均将列入采标计划,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采标工作。因此,到2010年前我国采标率将达到95%以上。此外,在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中有79项国家标准和46项行业标准“参照”了国外先进标准,如ASTM、ANSI、EN和JIS等,一致性程度相当于“修改采用”。
我国有色金属的采标水平要高于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的。目前,在有色金属共有相关的270项欧盟标准(EN)标准中,有32项采用了ISO标准,在欧盟标准的制订中,参照ISO标准的情况不多,采标率仅为8.4%;欧盟标准是近几年才大规模进行制订的,他们的工作思路是,在其标准发布以后,创造条件将EN标准转化为ISO标准,其将区域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较为积极;在588项ASTM和ANSI标准中,对是否采用ISO标准没有做出注明,故无法统计其对ISO标准的采标情况,但据我们了解,美国的有色金属标准基本不采用国际标准。只有日本标准,对ISO标准的采标比较积极,采标率也比较高,在409项JIS标准中有125项进行了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了32.9%,与我国目前等同或修改采用的127项国际标准水平相当。而我国非等效采用的标准还有98项。由此可见,我国的采标情况是比较好的,也是适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情况的。
2、自主创新、研制中国特色标准
在我国众多的有色金属产品中,存在这一部分中国特有的品种,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与之对应,也没有国际标准,其他国家对应的标准数量很少。我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如氢氧化铝、铝粉、镁粉、镓、氟化铝、冰晶石、钛合金、铊、锆、钨、钼、锑、钒等均属于“中国制造”,在国外的标准化体系中无法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我国铅及铅合金产量巨大,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却没有铅及铅合金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国际标准,同时国外先进标准中也没有关于铅的标准。像这样的中国特色标准在我国有色金属标准化体系中共有826项(国家标准中含302项,行业标准中含524项),占标准总数的45.9%。
3、大宗贸易、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标准的总体数量和标准水平已满足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求。主要有色金属产品,如重熔用铝锭、铝合金锭、铝合金建筑型材、铝箔、阴极铜、空调用铜管、铅锭、锌锭、锡锭、镁、金锭、银锭等技术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均与国际接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实物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当,其中,铜、铝、铅、锌、锡、镍、铝合金、银等8种产品的56个品牌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对于后续有色金属加工产品,铜、铝加工材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量大、面广的重点产品,如空调用铜及铜合金管材,建筑用和工业用铝合金型材,部分铝及铝合金板带箔和铜板带等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不仅满足国内用户行业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尽管如此,有些铜、铝加工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性能不稳定,仍有一些高精尖产品需进口。去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对此高度评价:“有色金属的技术标准与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这是对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三、我国有色金属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
我国是有色金属大国。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铜、铅、锌、镍、锡、锑等六种精矿金属产量为473.35万吨,氧化铝产量为1945.65万吨。我国统计的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2360.52万吨,其中,铜349.69万吨,电解铝1255.86万吨,铅275.74万吨,锌371.42万吨,镍11.58万吨,锡15.13万吨,锑15.29万吨,镁62.73万吨,海绵钛3.05万吨,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有色金属加工材产量也是位于国际前列。2007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628.81万吨,铝加工材产量1175.94万吨,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同时也是一个有色金属贸易大国,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75.08亿美元。我国的有色金属冶炼原材料多靠国外进口,经过国内冶炼、加工后出口国外,例如,去年我国进口铜精矿实物量451.62万吨,铝土矿2326.02万吨,氧化铝512.45万吨,铅精矿实物量126.61万吨,锌精矿实物量215.15万吨;出口铜材49.97万吨,铝材185.34万吨,未锻轧铅54.56万吨,未锻轧锌27.67万吨,未锻轧镍1.69万吨。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要求,发挥我国有色金属大国强国优势,我们需要从标准入手。近几年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1、提高专家英语水平,积极培养有色金属专用的英语人才
英语是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的官方语言,英语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专家与国外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必备武器,而这恰恰是我国专家不足的地方。为了一改我国专家“哑巴英语”的通病,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在2006年3月13日~4月13日和2007年5月14日~6月3日两次举办了“有色金属国际标准化英语培训班”,分别有17家企业的24名代表和19家国内企业的22名代表参加了培训。此举为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培养了人才,建立一支由大量英语水平良好、标准化知识过硬、扎根有色金属工业的人才所组成的强大队伍。
2、调动国内积极性,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
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参加ISO/TC的各项会议。仅2006年~2007年期间就有来自23家企业37人次的五个代表团分别前往俄罗斯、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参加ISO会议,跟踪了解国际标准化动态,并反映了我国相关企业意见。此外,2008年我国还拟参加TC79、TC79/SC6、TC79/SC11、TC226、TC119、TC183等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6次会议,继续跟踪标准化的国际动态。
3、提高国际地位,将我国重点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中国的国家标准,更好的发挥我国先进的国家标准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作用,甚至让我国的国家标准指导国际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有色标委会拟在“十一五”期间完成20项左右国家标准的英文版制定工作,迈开我国标准国际化的第一步。翻译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大领域:
①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重点冶炼产品;
②技术含量高,出口量大的重点产品,如空调用铜管、锡磷青铜带、建筑用铝合金型材、铝箔等;
③国家强制性标准,如《铝合金建筑型材》和《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规限量范》等;
④拥有自我知识产权产品标准,如《电池用泡沫镍》等。
这些标准覆盖了铜、铝、铅、锌、镁、钛、锡、镍、锂等多个有色金属品种,具体项目见表2。
“十一五”期间拟完成的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英文版制定工作项目
序号国家标准编号国家标准名称
1.GB/T8013.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阳极氧化膜
2.GB/T8013.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2部分:阳极氧化复合膜
3.GB/T8013.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第3部分: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4.GB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5.GB5237.2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6.GB5237.3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7.GB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8.GB5237.5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9.GB/T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10.GB/T20251电池用泡沫镍
11.GB20424重金属精矿产品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12.GB/T20928内螺纹铜管
13.GB/T467阴极铜
14.GB/T469铅锭
15.GB/T470锌锭
16.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17.GB/T3880.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
18.GB/T3880.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19.GB20664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
20.GB/T3499原生镁锭
21.GB/T728锡锭
22.GB/T6516电解镍
4、发挥产业优势,加速以我国为主体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
4.1推进以我国为主体制修订国际标准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充分认识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完成了“埋头苦干抓生产”向“占领市场重标准”的成功转变,除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外,还加大对开发海外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目前,以我国为主体制订的国际标准有四项:
4.1.1《铜、铅、锌、镍精矿中砷含量测定》
为体现我国有色金属精矿进口大国的全球地位并反映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整体技术和经济的实际等情况,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3(铜、铅、锌、镍精矿)秘书处多次提出申请承担WG15(铜、铅、锌、镍精矿砷含量测定)工作组召集人工作,制定《铜、铅、锌、镍精矿砷含量测定方法》的国际标准。中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ISO/TC183的第12届年会上得到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目前国内已有大冶有色金属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南通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该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中。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检测能力赢得世界的广泛认可奠定良好基础,并能切实维护好我国有色企业的经济利益。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检测能力的知名度和国际的认可度,可一定程度上化解今后贸易等工作中所产生的不必要争端。
4.1.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
中国与日本共同向ISO/TC79秘书处提出《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国际标准提案。此提案双方已召开了四次会议进行商讨,最后一次是在2007年的4月份,于我国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会议,对草案进行定稿。此项工作已经历时近三年,期间国内的广东坚美、广东兴发、福建南平、福建闽发、北京有色质检中心、华南质检中心等六家单位自始至终参与了试验验证工作,试验数据上万个,不但保证了我国在共同提案中的发言权和独立性,还为此项提案的完善性打下坚实数据基础。目前,ISO/TC79已经成立特别专家组(adhocgroup)来推进项目的进行。同时,我国还参加了工作组,负责对ISO/TC79/SC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技术委员会所归口的25项国际标准进行复审,并对比ISO标准和EN标准,提出国际标准的修订计划并完成修订工作。
此外,我国还承担了ISO/TC79/SC11/WG4《钛及钛合金牌号体系》和WG5《钛及钛合金材料规范》工作组的召集人,并为主制定这两项国际标准。
4.2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今后我们应瞄准国际标准已有和未有的有色金属领域,积极承担和申请国际标准秘书处,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4.2.1成功承担ISO/TC26(铜及铜合金)秘书处
我国是世界上铜生产和消费大国,尤其在加工材方面,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的铜加工企业,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大量进军并引领国际市场,例如铜管产量自2005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一,铜板带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在铜加工领域积极拓展国际标准化战略已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条件,为此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经多方努力,积极向国际秘书处申请承担ISO/TC26(铜及铜合金)秘书处工作,最终如愿以偿。今后我们应珍惜这美好的发展机遇期,积极拓展我国优势产品的国际标准工作,进而带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4.2.2积极申请承担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秘书处
我国是镁资源大国,镁矿储存量占全球镁矿产资源总量的80%。在2007年镁产量达到62.73万吨,连续10年成为全球第一,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根据ISO/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1237号文件,挪威辞去ISO/TC79/SC5秘书处工作,并将秘书国职务放在了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需要主动承担这一工作,积极融入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去,发挥我国镁资源大国的优势,扩大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影响力,真正通过标准化战略发挥我国有色金属大国的优势。
4.2.3积极推动ISO/TCXXX(铅及铅合金)秘书处的成立
近年来我国铅工业发展迅速,精铅产量已经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其中2007年产量居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国际上铅工业领域我国具有产量、质量、技术、标准、人才等绝对的发展优势。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没有相应的铅及铅合金国际秘书处,全国有色标委会当前正拟与株洲冶炼集团公司共同向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积极申请组建该秘书处,相信通过组建该秘书处,能够大大发展我国铅及铅合金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大大促进和保护好我国相应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大大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组织或团体等共同参与进行的标准化活动。其旨在于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协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活动,就标准化相关事宜进行探讨和经验的交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是负责制定、发布和推广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信息交流,并且与其他国际组织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的专署机构。
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共有8个,他们分别是:ISO/TC18《锌及锌合金》、TC26《铜及铜合金》、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TC119《粉末冶金》、TC129《铝土矿石》、TC155《镍及镍合金》、TC183《铜、铅、锌、镍精矿》和TC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截止到2007年底,这8个技术委员会共制订国际标准380项,其中基础标准31项,产品标准13项,分析方法标准336项。
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ISO/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TC119《粉末冶金》、TC183《铜、铅、锌、镍精矿》和TC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此外,ISO/TC26《铜及铜合金》于2007年末结束了20多年的沉寂,并由中国担任该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国。
2、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通行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在世界有色金属材料标准中,欧美以及日本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其标准水平属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我们暂将这些国家的有色金属材料标准列为国外先进标准。目前,在美国标准化协会标准(ANSI)或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欧盟标准(EN)和日本工业标准(JIS)等国外先进标准体系中,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标准分别有588项、270项和409项。
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标准工作与有色金属行业相适应,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有色金属标准体系。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共有国家标准851项,行业标准947项。在存在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首选“采标”;对于没有对应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有色金属标准,属于国内自主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体系是能够满足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是适应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积极转化、顺利开展采标工作
“采标”是指“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等同或仅对国际标准做了某些修改”(定义来源于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从采标情况上看,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现存的380项国际标准(ISO)中的225项进行了转化,其中等同采用23项,修改采用104项,非等效采用98项(由于非等效采用的国际标准均为2001年以前的版本,因此被认定为“采标”),采标率(转化率)达到了59.2%。对于未采标的155项国际标准,由于落后而无法采标的有19项,由于国际标准正在修订而无法立刻采标的有8项,其余的128项均将列入采标计划,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采标工作。因此,到2010年前我国采标率将达到95%以上。此外,在我国的有色金属标准中有79项国家标准和46项行业标准“参照”了国外先进标准,如ASTM、ANSI、EN和JIS等,一致性程度相当于“修改采用”。
我国有色金属的采标水平要高于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的。目前,在有色金属共有相关的270项欧盟标准(EN)标准中,有32项采用了ISO标准,在欧盟标准的制订中,参照ISO标准的情况不多,采标率仅为8.4%;欧盟标准是近几年才大规模进行制订的,他们的工作思路是,在其标准发布以后,创造条件将EN标准转化为ISO标准,其将区域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较为积极;在588项ASTM和ANSI标准中,对是否采用ISO标准没有做出注明,故无法统计其对ISO标准的采标情况,但据我们了解,美国的有色金属标准基本不采用国际标准。只有日本标准,对ISO标准的采标比较积极,采标率也比较高,在409项JIS标准中有125项进行了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了32.9%,与我国目前等同或修改采用的127项国际标准水平相当。而我国非等效采用的标准还有98项。由此可见,我国的采标情况是比较好的,也是适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情况的。
2、自主创新、研制中国特色标准
在我国众多的有色金属产品中,存在这一部分中国特有的品种,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与之对应,也没有国际标准,其他国家对应的标准数量很少。我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如氢氧化铝、铝粉、镁粉、镓、氟化铝、冰晶石、钛合金、铊、锆、钨、钼、锑、钒等均属于“中国制造”,在国外的标准化体系中无法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我国铅及铅合金产量巨大,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却没有铅及铅合金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国际标准,同时国外先进标准中也没有关于铅的标准。像这样的中国特色标准在我国有色金属标准化体系中共有826项(国家标准中含302项,行业标准中含524项),占标准总数的45.9%。
3、大宗贸易、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标准的总体数量和标准水平已满足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求。主要有色金属产品,如重熔用铝锭、铝合金锭、铝合金建筑型材、铝箔、阴极铜、空调用铜管、铅锭、锌锭、锡锭、镁、金锭、银锭等技术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均与国际接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实物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当,其中,铜、铝、铅、锌、锡、镍、铝合金、银等8种产品的56个品牌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对于后续有色金属加工产品,铜、铝加工材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量大、面广的重点产品,如空调用铜及铜合金管材,建筑用和工业用铝合金型材,部分铝及铝合金板带箔和铜板带等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不仅满足国内用户行业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尽管如此,有些铜、铝加工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性能不稳定,仍有一些高精尖产品需进口。去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对此高度评价:“有色金属的技术标准与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这是对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三、我国有色金属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
我国是有色金属大国。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铜、铅、锌、镍、锡、锑等六种精矿金属产量为473.35万吨,氧化铝产量为1945.65万吨。我国统计的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2360.52万吨,其中,铜349.69万吨,电解铝1255.86万吨,铅275.74万吨,锌371.42万吨,镍11.58万吨,锡15.13万吨,锑15.29万吨,镁62.73万吨,海绵钛3.05万吨,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有色金属加工材产量也是位于国际前列。2007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628.81万吨,铝加工材产量1175.94万吨,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同时也是一个有色金属贸易大国,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75.08亿美元。我国的有色金属冶炼原材料多靠国外进口,经过国内冶炼、加工后出口国外,例如,去年我国进口铜精矿实物量451.62万吨,铝土矿2326.02万吨,氧化铝512.45万吨,铅精矿实物量126.61万吨,锌精矿实物量215.15万吨;出口铜材49.97万吨,铝材185.34万吨,未锻轧铅54.56万吨,未锻轧锌27.67万吨,未锻轧镍1.69万吨。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要求,发挥我国有色金属大国强国优势,我们需要从标准入手。近几年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1、提高专家英语水平,积极培养有色金属专用的英语人才
英语是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的官方语言,英语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专家与国外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必备武器,而这恰恰是我国专家不足的地方。为了一改我国专家“哑巴英语”的通病,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在2006年3月13日~4月13日和2007年5月14日~6月3日两次举办了“有色金属国际标准化英语培训班”,分别有17家企业的24名代表和19家国内企业的22名代表参加了培训。此举为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培养了人才,建立一支由大量英语水平良好、标准化知识过硬、扎根有色金属工业的人才所组成的强大队伍。
2、调动国内积极性,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
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参加ISO/TC的各项会议。仅2006年~2007年期间就有来自23家企业37人次的五个代表团分别前往俄罗斯、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参加ISO会议,跟踪了解国际标准化动态,并反映了我国相关企业意见。此外,2008年我国还拟参加TC79、TC79/SC6、TC79/SC11、TC226、TC119、TC183等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6次会议,继续跟踪标准化的国际动态。
3、提高国际地位,将我国重点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中国的国家标准,更好的发挥我国先进的国家标准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作用,甚至让我国的国家标准指导国际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有色标委会拟在“十一五”期间完成20项左右国家标准的英文版制定工作,迈开我国标准国际化的第一步。翻译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大领域:
①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重点冶炼产品;
②技术含量高,出口量大的重点产品,如空调用铜管、锡磷青铜带、建筑用铝合金型材、铝箔等;
③国家强制性标准,如《铝合金建筑型材》和《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规限量范》等;
④拥有自我知识产权产品标准,如《电池用泡沫镍》等。
这些标准覆盖了铜、铝、铅、锌、镁、钛、锡、镍、锂等多个有色金属品种,具体项目见表2。
“十一五”期间拟完成的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英文版制定工作项目
序号国家标准编号国家标准名称
1.GB/T8013.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阳极氧化膜
2.GB/T8013.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2部分:阳极氧化复合膜
3.GB/T8013.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第3部分: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4.GB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5.GB5237.2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6.GB5237.3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7.GB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8.GB5237.5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9.GB/T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10.GB/T20251电池用泡沫镍
11.GB20424重金属精矿产品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12.GB/T20928内螺纹铜管
13.GB/T467阴极铜
14.GB/T469铅锭
15.GB/T470锌锭
16.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17.GB/T3880.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
18.GB/T3880.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轧制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19.GB20664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
20.GB/T3499原生镁锭
21.GB/T728锡锭
22.GB/T6516电解镍
4、发挥产业优势,加速以我国为主体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
4.1推进以我国为主体制修订国际标准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充分认识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完成了“埋头苦干抓生产”向“占领市场重标准”的成功转变,除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外,还加大对开发海外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目前,以我国为主体制订的国际标准有四项:
4.1.1《铜、铅、锌、镍精矿中砷含量测定》
为体现我国有色金属精矿进口大国的全球地位并反映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整体技术和经济的实际等情况,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3(铜、铅、锌、镍精矿)秘书处多次提出申请承担WG15(铜、铅、锌、镍精矿砷含量测定)工作组召集人工作,制定《铜、铅、锌、镍精矿砷含量测定方法》的国际标准。中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ISO/TC183的第12届年会上得到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目前国内已有大冶有色金属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南通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该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中。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检测能力赢得世界的广泛认可奠定良好基础,并能切实维护好我国有色企业的经济利益。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检测能力的知名度和国际的认可度,可一定程度上化解今后贸易等工作中所产生的不必要争端。
4.1.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
中国与日本共同向ISO/TC79秘书处提出《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国际标准提案。此提案双方已召开了四次会议进行商讨,最后一次是在2007年的4月份,于我国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会议,对草案进行定稿。此项工作已经历时近三年,期间国内的广东坚美、广东兴发、福建南平、福建闽发、北京有色质检中心、华南质检中心等六家单位自始至终参与了试验验证工作,试验数据上万个,不但保证了我国在共同提案中的发言权和独立性,还为此项提案的完善性打下坚实数据基础。目前,ISO/TC79已经成立特别专家组(adhocgroup)来推进项目的进行。同时,我国还参加了工作组,负责对ISO/TC79/SC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技术委员会所归口的25项国际标准进行复审,并对比ISO标准和EN标准,提出国际标准的修订计划并完成修订工作。
此外,我国还承担了ISO/TC79/SC11/WG4《钛及钛合金牌号体系》和WG5《钛及钛合金材料规范》工作组的召集人,并为主制定这两项国际标准。
4.2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今后我们应瞄准国际标准已有和未有的有色金属领域,积极承担和申请国际标准秘书处,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4.2.1成功承担ISO/TC26(铜及铜合金)秘书处
我国是世界上铜生产和消费大国,尤其在加工材方面,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的铜加工企业,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大量进军并引领国际市场,例如铜管产量自2005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一,铜板带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在铜加工领域积极拓展国际标准化战略已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条件,为此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经多方努力,积极向国际秘书处申请承担ISO/TC26(铜及铜合金)秘书处工作,最终如愿以偿。今后我们应珍惜这美好的发展机遇期,积极拓展我国优势产品的国际标准工作,进而带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4.2.2积极申请承担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秘书处
我国是镁资源大国,镁矿储存量占全球镁矿产资源总量的80%。在2007年镁产量达到62.73万吨,连续10年成为全球第一,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根据ISO/TC79(轻金属及其合金)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1237号文件,挪威辞去ISO/TC79/SC5秘书处工作,并将秘书国职务放在了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需要主动承担这一工作,积极融入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去,发挥我国镁资源大国的优势,扩大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影响力,真正通过标准化战略发挥我国有色金属大国的优势。
4.2.3积极推动ISO/TCXXX(铅及铅合金)秘书处的成立
近年来我国铅工业发展迅速,精铅产量已经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其中2007年产量居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国际上铅工业领域我国具有产量、质量、技术、标准、人才等绝对的发展优势。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没有相应的铅及铅合金国际秘书处,全国有色标委会当前正拟与株洲冶炼集团公司共同向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积极申请组建该秘书处,相信通过组建该秘书处,能够大大发展我国铅及铅合金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大大促进和保护好我国相应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大大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