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入药”,科学吗?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是否安全、有效?

中国粉体网讯  石英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通常为无色或乳白色,因各种杂质的混入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半透明,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相对密度2.65,具旋光性、压电性,传热性差,不导电,其电学、热学和某些机械性能均具有明显的异向性。



石英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经过一系列生产加工过程之后,被应用于玻璃工业、铸造业、陶瓷工业、耐火材料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开采、净水材料、建筑材料、新能源光伏、电子半导体、光纤、光学、电光源、高端纤维材料、工业填料等众多传统与新兴产业领域。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之外,石英还有一个特别小众的应用——中药材。


据相关文献记录,石英具有镇静安神、润肺止咳等效用,其药效机理有学者认为与Si参与多种黏多糖有密切关系,也与Si本身具有的半导体特性对人体电磁场的微妙影响有关,既有生物化学效应,又有生物物理效应。


那中药用石英是如何“炮制”的呢?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炮制规范显示,白石英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研碎或捣碎,成品白石英呈不规则碎粒或粗末状,具棱角,白色或乳白色,表面不平坦,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体重,无臭,无味;醋白石英是取净白石英,捣成小块,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倒入醋内淬酥,捞出,干燥,粉碎成粗末。每白石英100kg,用醋30kg。成品醋白石英呈细粉状,色黄白,质重,具醋气。


石英在中药中的应用,早已有之。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神农本草经》所列18种上品中的其中之一,“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长年。生山谷。”《名医别录》谓:“白石英生华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长五六寸者弥佳。”在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里,白石英列在“玉石上部”,谓:白石英恶马目毒公。书内提到的含有白石英的药方主要有白薇丸、秦椒丸、五石汤,等等。


明朝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将白石英列在金石部,气味“甘、微温、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女人心腹痛,镇心,胃中冷气,益毛发,悦颜色,治惊悸,安魂定魄,壮阳道,下乳”;还提到:“白石英,手太阴、阳阴气分药也,治痿痹、肺痈、枯燥之病。但系石类,止可暂用,不宜久服”;还附录了服石英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对矿物药的研究相比前几百年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精细。如著作有:2005年出版的《矿物药》、2012年出版的《矿物药及其应用》、2021年出版的《矿物药鉴别彩色图谱》、2022年出版的《青海矿物药资源》等,其中都提到了白石英。


然而,石英“入药”到底科学不科学?某些文献中类似如下的表述:“根据五色疗法的原则,青石英宜治肝,白石英宜治肺,黑石英宜治肾,黄石英宜治脾,红石英宜治心。对女子心腹疼痛、胃中冷气、胸腹邪气等有显著疗效。”到底有无科学依据?这是一个有待验证其科学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那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会受到质疑。


参考资料:

[1]郭峙佚:石英在陶瓷和中药中的应用研究述评,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

[2]郑洪:陶瓷与中药用矿物原料的对比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2009743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