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式VS振动式球磨仪:蚂蚁科仪两大“磨”法,谁是你的科研利器?


来源:蚂蚁源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矿产石化等领域,如何高效完成样品研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步。作为实验室“粉碎专家”,蚂蚁科仪的行星式球磨仪和高通振动球磨仪凭借独特技术,成为科研人的左膀右臂。但这两大“磨”法究竟有何不同?今天带你从技术原理出发,找到最适合你的实验搭档!


一、核心原理大不同:公转自转VS高频振动

1.行星式球磨仪:宇宙级研磨能量

行星式球磨仪模拟了天体运动的智慧:研磨罐像行星一样绕主轴公转的同时,自身高速反向自转。这种“公转叠加自转”的双重运动(转速比决定能量输入的大小,球磨效率因子=太阳轮直径的平方 × 转速比),让罐内磨球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高能冲击力与摩擦力的作用,高效粉碎样品。其能量强度是重力加速度的数十倍,尤其适合纳米级超细研磨脆性材料的均质化处理。


103822_792386_gsdt.png


103825_266119_gsdt.png


2. 高通振动球磨仪:高频振动快准狠

振动球磨仪则通过电机驱动研磨罐进行高频振动(最大35Hz,即每秒钟左右振动可达70次),带动磨球以无序轨迹高速碰撞样品。这种“高频冲击+摩擦”模式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破碎,尤其擅长处理软性材料和大通量样品,堪称实验室的“效率担当”。


103921_479578_gsdt.jpg


103923_992295_gsdt.jpg


二、研磨效果PK:精细度与效率如何平衡?

AM400系列行星式球磨仪AM100S高通振动球磨仪产品特点大容量、研磨能量高,研磨的更细效率高、高通量,出量粒度相对比行星式要大适用材料脆性材料(如陶瓷、矿石等)韧性材料(如高分子类)生物组织等研磨细度纳米级(可低至0.1μm)微米级(通常约5μm)处理速度中低速(需较长时间超细研磨)高速(1-10分钟快速破碎)样品量大批量(单罐容积可达500ml)小批量(多适配器支持同步实验)


104018_316144_gsdt.png


三、选型指南:你的实验需求决定选择


104053_972818_gsdt.jpg


选择行星式球磨仪的情况:

? 需要制备纳米级粉末或合金材料

? 单次处理大体积样品,提升检测效率(如大批量土壤、岩石)

? 实验环境要求低噪音、无粉尘


选择高通振动球磨仪的情况:

? 实验时间敏感,追求“分钟级”快速破碎(如法医鉴定中的快速前处理)

? 处理韧性、纤维状等韧性材料

? 多批次小样品处理(接适配器)


四、应用场景:科学实验的“专属搭档”


AM400系列行星式球磨仪


01单平台、双平台、四平台灵活选型


104254_611037_gsdt.jpg


104254_613915_gsdt.jpg


104254_788039_gsdt.jpg


1、硬性样品

镍粉合金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41.jp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43.jpg

研磨后


2、中硬性、脆性样品

石英玻璃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45.jp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47.jpg

研磨后


3、软性样品

土壤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50.jp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51.jpg

研磨后


02 AM100S高通振动球磨仪


104821_250255_gsdt.jpg


1、中硬性、脆性样品

合金材料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55.jp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57.jpg

研磨后


2、软性、韧性样品

羊肉组织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659.jp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700.png

研磨后


3、韧性、纤维性样品

动物毛发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702.png

研磨前


微信图片_20250412103705.png

研磨后


五、蚂蚁科仪 黑科技加持:智能更省心

无论是行星式还是振动式,蚂蚁科仪均搭载智能控制系统:

? 自动化运行模式:可设置间隔运行,通过程序化控制优化研磨效果并避免样品过热,保护热敏性样品

? 定时记忆功能:可储存多组实验参数,使研磨过程更加效率化,重复实验一键启动

? 安全防护:过压、过流自动停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实验更安心

? 低噪音设计:工作音量小,告别实验室“轰鸣时代”


六、结语

行星式球磨仪以“精细”见长,高通振动球磨仪以“高效”取胜。各司其职却又相辅相成。理解它们的原理差异,才能让科研工作事半功倍!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