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蓝新能源又一固态电池合作!签了!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正式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粉体网讯  12月19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太蓝新能源)与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都电源)正式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研发平台优势,通过重点项目合作,整合双方领先的技术研究能力,共同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工作,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创新、技术应用与产品迭代。


太蓝新能源固态电池技术“遥遥领先”


在发展固态锂电池的道路上,电解质是核心,太蓝新能源研究方向为氧化物路线,其电导率介于聚合物和硫化物之间,且兼顾机械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等优势。太蓝新能源借助氧化物路线的优势,加速技术突破,现已拥有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界面柔化技术、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完成了多种材料和多种型号半固态锂电池量产以及全固态锂电池的试产。


今年4月,太蓝新能源成功制备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 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


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在行业内首推锂电池“减材制造”理念,实现了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隔膜功能替代。同时,太蓝新能源发布了无隔膜半固态25Ah锂离子电池,具备3C快充、4C放电能力,循环寿命表现良好,25℃时循环大于1032圈,容量保持率87%;45℃时,循环大于1066圈,容量保持率83%。


另外,基于锂电池“减材制造”的理念,太蓝新能源引入最薄<1μm、离子电导率>1.5mS/cm的柔性“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以替代隔膜功能;同时通过高精度的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ISFD)技术来支持其量产,目前已可达到多层良率超过99%的水平。


在刚结束的央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访谈节目中,太蓝新能源董事长高翔博士也对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以及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现在行业普遍使用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它能储存多达3倍的电量。


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ISFD 技术等抑制锂枝晶形成和刺穿,实现本征安全,且兼容NCM、LFP、LMFP等多种材料体系,可按需灵活定制电池。在成本控制方面,无隔膜技术减少对传统隔膜材料依赖和部分电解液,原材料成本降10%以上,提升生产效率。


南都电源:破解固态电池“固固界面”难题


南都电源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南都电源从浙江大学引进了涂江平老师的博士团队,结合公司原有的技术人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发。2018年,南都电源在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领域加速了研发进程。到2020年,南都电源在三元正极材料和石墨碳负极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2022年,南都电源引入了日本山梨研究所的小林子斋先生及其团队,继续推进高比能高安全固态电池的研发。2023年,南都电源在固态电池方面获得了知识产权奖,各项指标表现优异。


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南都电源同样选择了氧化物路线。南都固态电池以自主研发的氧化物无机固态电解质引入增韧材料,增强了固态电解质整体的机械强度,显著降低了电池发生内短路的可能性。


特别的,南都电源20Ah全固态电池通过电解质三明治结构设计和电极表面原位成膜技术,大幅改善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接触性能,降低电芯内阻,破解“固固界面”难题,有效提升了全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该电池基于超高镍三元正极和限域生长的硅碳负极体系,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可以在-20℃-85℃的环境下正常使用,成本仅较普通锂电池增加10%-15%。目前已通过挤压、短路等安全性能测试,均达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在量产应用方面,南都电源的固态电池目前主要面向无人机、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场景,并已有一条中试产线用于小批量交付。


此次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加强与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联动,深化行业合作,促进产业生态的融合与发展,抓住固态电池技术的成长机遇。


参考来源:

太蓝新能源、南都电源、网络公开信息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