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锂电项目终止,产能扩张“踩刹车” !


来源:证券日报

[导读]  企业对锂电产业的投资愈加理性。

中国粉体网讯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终止项目建设,有的甚至在去年就已开始“踩刹车”。


此前,基于对行业的看好,疯狂扩产、跨界曾成为锂电产业的常态。但随着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的影响,锂电产业也由此步入深度调整。


为引导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8日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锂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仍是积极向好的。”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李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进步,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政策引导和规范将促使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避免无序竞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多个锂电项目投资“踩刹车”


近日,一家上市公司对定增按下“终止键”。该公司此前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拟募资不超过25亿元,原计划投向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最终,该笔定增计划以终止收尾。


而这并非个例。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终止项目建设。仅在4月份,就有5家上市公司终止或暂缓相关项目建设,且这几家多为此前“跨界”进入锂电产业的企业。涉及锂电产业链上的三元材料、复合铜箔、电解液、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等环节。对于终止或暂缓项目建设的原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不冒进推进等成为“高频词”。


从野蛮生长到逐步理性,面对锂电产业过度扩产带来的市场变化,过去一年,在不少企业仍旧入局投资的时候,已有不少企业敏锐感知到行业的变化,不少锂电相关项目或叫停、或终止、或减投,或变更的情况已开始出现。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已有一些正极材料、电解液企业终止了相关项目建设。


“这是市场自我调整的一种表现。”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坦言,“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更加理性地评估市场供需关系和自身发展战略,投资会变得更加理性,避免低效投资。”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补充道,产能规划的推迟、生产线的停工以及部分公司的破产重组,均是行业供给调整的明显标志。“行业供给的收缩是一个必然且健康的经济现象,有助于市场的自我调节。”


锂电产业向好发展态势不变


近年来,锂电产业高速成长,企业跨界、扩产火热,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增长态势。但随着需求降速、赛道拥挤,叠加海外掣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去年以来,整个产业链也开始逐步“降温”。


据行业机构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调研,在经历了2020至2022年的快速增长,锂电产业链在2023年显露出增长放缓的迹象。市场疲软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方面:新招标项目的数量大幅减少,企业目标完成率偏低以及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


根据GGII的调研数据,2023年锂电池产业链的招标量相比2022年减少了近一半。大多数企业在年初设定的目标未能实现,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完成60%以上的预定目标,而多数企业的完成率在40%至55%之间。一些三线及以下企业因产能过剩、客户缺乏和成本劣势等问题开始面临经营困难。


这一趋势在2023年年报中也有所体现。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约1.64万亿元(数据剔除企业中的大额非锂电业务,下同),同比下降5.1%;净利润总额约1060亿元,同比下降38.9%,行业利润大幅缩水。


在业界看来,当前锂电产业出现的阶段性调整是每个行业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展望未来,锂电产业向好发展的态势依旧不变。


“全球低碳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市场需求有望延续增长势头。”对于锂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卜益力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性能和成本有望得到持续改善,其应用范围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扩大,为锂电产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行业竞争可能加剧,集中度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具备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势的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最新政策的发布,旨在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避免过度竞争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是顺应了锂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快产业链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进行发展整合,提升中国锂电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李攀称。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