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会中的“固态电池”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是时候向全固态电池发起冲击了!

中国粉体网讯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大国,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和产能居全球第一。中国锂电池如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认为:必须发展固态锂电池。固态锂电池是未来可再充电池技术的核心,抓住第一机会才能掌握主动权。

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全固态电池的标准体系、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及商业化落地等方面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

动力电池现行标准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协同困难、资源浪费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因此,针对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冯兴亚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



广汽全固态电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


杨永修在调研中发现,从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稳固;但在产业繁荣的同时,我国要加强在固态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电机、全主动悬架等前瞻引领性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可控发展。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但相比世界科技强国,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仍有一定差距。基于走访调研,杨永修建议“加强新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

陈军介绍,固态电池是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一旦产业化,就会改变现有的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开辟电动航空等新兴市场。他的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联合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单位协同攻关,已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比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出30%。

“未来一到两年,我们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动汽车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时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要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技术变革,我们也积极去抢占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陈军说。

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

如何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速,李良彬建议加强国家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培育相应人才。将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领域,推出更多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汇集更大力量,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抢占领先身位;设立相应细分学科,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打好固态电池研发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同时,建议推广固态材料、半固态电池等产品,以商业化带动技术研发。李良彬认为对企业而言,纯技术研发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遥远的产出,不利于长期执行。实际上固态电池研发过程中的固态电解质、固体隔膜、半固态电池等产品,均具备商业化能力,且能提升安全、抗低温性能。

因此,建议国家对固态系列产品提供一定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厂、车企将固态研发进程中的产品阶段性落地,从而形成以商业化推动技术研发良性循环。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剑锋

华剑锋师从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华剑锋透露,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研发团队经过近三年技术攻关,在高比能、高安全固态电池方向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开发是材料、工艺、设备联动的系统工程,我们目前正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加速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进程。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全面商业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池产业集群。”

安徽省政协委员、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主席石柱

石柱认为“可以利用香港的综合优势,把香港作为安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的桥头堡。安徽企业可以多与港资企业或在港中资企业强强联手,共拓市场。安徽企业也可以重视用好香港各种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评估、商业顾问等等。”并表示,正在积极酝酿皖港交流活动,计划招揽生物科技、大健康和新能源固态电池等项目来到安徽。

资讯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证券日报、封面新闻、中国经营网、中安在线、澎湃新闻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3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646917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