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固态电池成为“必争之地”,红旗、东风、长安加速固态电池技术应用


来源:中国粉体网   文正

[导读]  红旗、东风、长安三家汽车厂商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

中国粉体网讯  目前固态电池已成为各大车企争夺未来电动汽车话语权的关键技术,国内外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赛道。最近,传统自主品牌红旗、东风、长安三家汽车厂商关于固态电池方面的消息受到关注,三家车企均在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


红旗自研10Ah大容量全固态电芯


图源:一汽红旗


有报道称,红旗研发总院新能源开发院电池开发部已成功组装10Ah大容量全固态电芯,可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解决用户关注的充电时长和续航性能等痛点问题。


红旗表示,全固态电芯具有高安全、高比能的优势,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首选,然而,截至目前仍有许多关键的科学和工艺问题亟须解决,例如材料结构稳定性差、体积膨胀大、材料界面接触失效等。红旗全固态电芯开发团队围绕着“材料-体系-结构-电芯”多维度问题,共同攻关全固态电芯关键技术。


为提升电芯能量密度,红旗研发团队开发了新型高比能正极、负极和高电导、高空气稳定性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负极容量较常规石墨负极提升了10倍左右,正极材料容量可发挥出液态电池水平,全固态原理电池性能发挥出色,循环已超过2000次。


此外,红旗研发团队针对性开发凹版印刷、等静压等创新性工艺,开发团队在全固态电芯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已申请全固态电池专利40余项,为实现350Wh/kg能量密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全固态电芯关键材料、固-固界面、电芯结构、电芯制造工艺及大容量电芯开发与评测手段等相关难题攻关,红旗研发团队已成功组装了10Ah大容量全固态电芯,实现阶段性胜利。


东风研发第二代固态电池


2018年,东风公司成立固态电池项目组,开展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系统技术研究。次年,第一代固态电池系统开发完成。2020年,成功开发第一代固态电池系统整车。


350固态电池电芯

(图源:东风汽车)


作为较早入局固态电池自主开发领域的车企,经过多年攻关,东风相继掌握了固态电池电芯、系统及整车搭载应用等开发技术,并获得国内首个固态电池车型公告(工信部第35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打响固态电池产业化“第一枪”。目前,东风正着眼第二代、第三代固态电池,以及自主陶核电芯开发,布局固态电池全价值链技术生态,打造东风固态电池原创技术策源地。


2022年1月,由东风公司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高比能固态电池,成功在东风E70搭载,并在工信部获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第五十一批),获得免税许可。这是国内首款获得免税许可的固态电池乘用车,同时也标志着东风率先迈入固态电池乘用车量产时代新纪元。


东风风神E70固态电池车

(图源:东风汽车)


目前,东风已完成小批量固态电池整车开发、试制及运营。50台搭载固态电池的东风风神E70已在浙江、河北、江苏、广东、湖南、江西等6省10地开展示范运营,运营里程超50万公里,进一步证明了东风固态电池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业化可行性。


东风公司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在高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具备更高能量密度的特点,“预计2024年上半年可实现量产搭载,届时整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


长安深蓝半固态电池已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


日前,在2022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携旗下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参展。长安深蓝SL03推出了三款动力车型,包括纯电版、增程版以及氢燃料电池版。


长安深蓝表示,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长续航、更加安全的纯电体验,长安深蓝从1年多前就开始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2025年将搭载整车应用。


图源:长安深蓝


长安深蓝是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品牌,成立于2022年4月。2022年7月,长安深蓝SL03正式上市。新车上市三个月以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深蓝SL03的上险量在上市后三个月即达到了5744台,相比同期上市的新能源产品表现不俗。据介绍,2023年,长安深蓝将发布另一款新车——深蓝S7SUV。到2025年,长安深蓝将有6-7款覆盖紧凑型到大型的新车产品,进一步完善深蓝品牌的产品矩阵。


参考来源:长江日报、电动知家、易车、IT之家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7

作者:文正

总阅读量:404997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