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陈康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引导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形下的储能需求测算,因地制宜确定配置储能比例,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鼓励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降低储能单位成本,增加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 陈康平
“未来20年到30年,光伏行业将快速发展,这是大趋势。”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陈康平聚焦大力发展新能源,提交了多份建议,包括《关于保障新能源配置储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议》等。
探索储能发展新模式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愈发紧迫。储能既可以实现负荷削峰填谷,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又能参与系统调频调压,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堪称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当前,储能的安装、运行等成本仍然较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只有‘新能源+储能’实现平价,新能源才能真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陈康平表示。
陈康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引导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形下的储能需求测算,因地制宜确定配置储能比例,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鼓励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降低储能单位成本,增加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从全局角度出发,由国家统筹建立“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机制,使新能源配储的多重价值在价格上充分体现。通过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助力储能“增值”。
对于光伏行业,陈康平认为:“未来,光伏行业会出现大容量、高增速、强融合、新业态等趋势。”具体来看,行业将跨界融合发展,多样化应用模式将全面开发,新型的综合能源服务需求会飞速上升,通过多能互补、生产侧和消费侧的打通融合,形成新行业生态和新商业模式。
陈康平建议,光伏行业内产业链各板块应均衡联动发展,避免因产业链一些环节的短缺影响整体供应链,持续推进光伏发电成本的稳步降低,不让平价上网退步;同时也需要警惕扩产潮带来的产能过剩。行业外联动,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光伏+”,凝聚形成一个生态,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
建筑是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一。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建材结合,可以推动建筑从耗能型、节能型向产能型转变,成为打造绿色建筑的最佳解决方案。”陈康平表示。
陈康平建议,加快编制完善与技术发展和市场相匹配的标准体系,覆盖产品设计、工程建设、检测验收等环节,让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有据可依,并组织行业踊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掌握话语权。搭建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等交流平台,加强“产、学、研、商、用”全方位对接合作,引导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推动技术成本的下降和产品迭代,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鼓励新建住宅、商务楼宇、商业设施、工业园区、大中小学校等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既有设施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逐步强制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智慧)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