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领域院士盘点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压电陶瓷领域院士盘点

中国粉体网讯 

李龙土院士


1935年11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男,汉族,福建省南安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化工系和材料系任教。曾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信息功能陶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研制多个系列、性能优异的铁电、压电、介电、铁磁等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带领课题组对铁电压电陶瓷低温烧结技术及应用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多层陶瓷电子元件产业化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路线,开拓了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低温烧结的新途径,发明了低烧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并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

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七五”期间“先进功能陶瓷”专题负责人、“八五”期间“低温烧结多层陶瓷电容器”重大项目负责人和“九五”期间“高性能片式电子元件”重大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研制成功的高性能低烧多层陶瓷电容器重大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对“863”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及高技术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863”计划实施十周年被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表彰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一等奖。他负责或参与的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包括4项国家级奖励在内的十余项奖励;共同发表论文7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0余项,培养研究生60余人,博士后10人。

姚熹院士



著名电子陶瓷专家。男,1935年9月生,江苏武进人。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79年秋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进修并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随后又在该校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

姚院士是我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学科第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1989年被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他倡议成立亚洲铁电学会并当选主席。1997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2002当选美国陶瓷学会会士。1997年进入同济大学并任同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姚熹院士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铁电陶瓷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在铁电陶瓷研究方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被国内外同行看成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代表。1986年4月参加“863”计划第一次百名专家论证会。1987—1996年担任“863”新材料领域第一、二、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高技术新材料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他是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方面专题与课题的责任专家,负责多层陶瓷电容器重大课题的论证与实施,“七五”、“八五”期间兼任精细(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专题负责人。

姚熹院士是国际上杰出的电子陶瓷专家之一,他研究的“铌酸锂双晶体与多晶陶瓷的介电、压电性质研究”被评为1982年美国宾州材料科学的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并获施乐(Xerox)奖。

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863”计划新材料研究领域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1985年获美国陶瓷学会“罗恩・科芬・珀迪”奖(Ross Coffin Purdy)奖,该奖是对世界上在陶瓷科技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学者的最高奖励。1993年获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美国IEEE铁电学成就奖。荣获陕西省、教育部一、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得美国专利一项,新加坡专利4项,中国专利10余项。他出版《电介质物理学》、《精细功能陶瓷》等专著7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400余篇被SCI、EI收录。至今他已培养了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80余名。

殷之文院士



材料科学家。1919-2006年,汉族,研究员。江苏省吴县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系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陶瓷工程系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自1950年回国以后他长期从事功能陶瓷和闪烁晶体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功能陶瓷的首创者,这方面的成就为今后大量生产和应用这类材料打下了基础。同时他以锆钛酸铅镧(PLZT)透明铁电陶瓷为对象,研究弛豫型铁电体的相变和微结构变化,首次观察到了纳米尺度的极性微区。自八十年代初他开始主要从事闪烁晶体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高抗光伤能力的掺铕BGO晶体。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并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建造探测器提供了万余根大尺寸晶体。他从事卤化物闪烁晶体研究,对BaF2、CeF3、PbF2、CsI(Tl)等晶体均已获得卓有成效的进展。

赵淳生院士


机械工程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38年11月生于湖南衡山。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1984年获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航空航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精密驱动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振动工程技术和应用研究。提出了超声电机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超声电机定子/转子间"粘着-滑动"非线性摩擦界面模型提出了行波超声电机定子反共振点恒流驱动模式、频率自动跟踪新方法和压电陶瓷元件分区极化新方式解决了行波超声电机定子近频模态混迭及二相频率分离的难题。研发了杆式、环式和圆板式行波型、自校正驻波型、直线型、纵扭复合型和多自由度型等16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电机及其驱动器。发展了电动式激振器设计理论、多点激振试验和机械故障诊断应用技术开发出多种激振器并得到广泛应用。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同济大学校史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1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669621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