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粉体】无处不在的荧光剂


来源:中国粉体网   生活中的粉体

[导读]  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可形象的认为是一种“白色”染料,有些国家将其归到染助剂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可形象的认为是一种“白色”染料,有些国家将其归到染助剂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荧光剂被用于在洗衣粉、清洁剂、纸张、化妆品、面膜、纸尿裤中。




增白!增白!增白!


一般的白色物品一般对可见光(波长范围400~800nm)中的蓝光(450~480nm)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略带黄色,由于白度受到影响而给人以陈旧不洁之感。为此,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


★①加蓝增白。即向预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如群青),通过增加蓝色光部分的反射来遮盖基体的微黄色,使其显得更白加蓝。


缺点:虽可增白,但一则效果有限,二则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而使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泽变暗。


★②化学漂白。通过对带有色素的物体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


缺点:对纤维素不可避免有破坏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带有黄色头,影响视觉感受。


★③荧光剂增白。荧光剂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并激发出蓝色或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吸附有荧光剂的物质,一方面能将照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同时还能将吸收的不可见紫外光(波长为300~400nm)转变为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因而消除了物品基体中的黄色,使其显得洁白、艳丽。另一方面增加了物体对光线的发射率,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人们用眼睛看上去物体的白度增加了,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


缺点:荧光剂弥补了前两种增白方式的缺点,但荧光物质有致癌作用!


荧光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录乙烯塑料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荧光剂的危害


①荧光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人体内蓄积会产生许多有害的作用,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

②荧光剂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会阻碍伤口的愈合;

③荧光剂能使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④造成血液系统受损:化学物质容易污染人体血液,虽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其中,会被稀释、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长期、大量的有毒物质倾注而入,必致其发生质的变化;

⑤进入血液循环,会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现象。


理性看待荧光剂


有段时间紫光电筒成了“网红”。不少商家宣称,紫光电筒能检测出荧光剂,商家为其打上“宝妈必备”、“女生专属”的标签。不少人,尤其是年轻妈妈都买来把家里的东西照一照。可是这样一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含荧光剂!




我们生活在一个这么可怕的环境中吗?不要着急恐慌,让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来了解一下荧光剂的荧光反应。荧光反应是物质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后被激化,被激化后的能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光释出。注意这里的荧光物质,不单指荧光剂,有些食物、药物、叶绿素、细菌甚至霉菌在紫外灯照射下会产生荧光反应,这称为自然荧光,这是物质固有的特性而且是无害的。


其次,添加了荧光剂的产品并非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国对荧光剂的添加是有明确规定的,尤为强调对“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规范。“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是指所添加的荧光物质会通过洗涤、啃咬、流汗或是碰触而转移到人体皮肤或黏膜。依目前规定,在日常生活品中是不可检出“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对“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检测方法:第一步就是先把测试品置于波长365mm的紫外灯下检测是否有荧光反应,如有产生荧光反应,则再以无荧光反应之纱布进行染色法以确认是否有荧光迁移性。


迄今荧光增白剂在动物毒性测试中,并无明确显示会造成急性伤害或是长期致癌性,而这类成分对于皮肤的刺激或过敏性也是相当低的。所以,依目前规范只要没有检测出“可迁移性荧光物质”,对于物品所产生的荧光反应是不需要过度恐慌的。


大家对生活用品的安全意识是好的,但也不可盲目听信不科学的理论。尤其是那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歪理,要相信科学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王守萃.荧光剂的概述及国内研究现状

荧光剂增白剂的使用状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毕恺.添加荧光剂问题的探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