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商业化运行速度缓慢值得关注。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二大的国家也不例外。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1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此前四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不超过10MW。从2002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量已达450兆瓦以上,产能达1600兆瓦,成为继日本、欧洲之后的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困惑
然而,在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普遍采用了多晶硅的生产,已暴露出许多难以预料的困惑:
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其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表示,随着太阳能电池产量的不断上升,国际多晶硅价格也一路上涨,从三年前的每公斤12美元涨到现在的300美元,始终供不应求。个别大企业早先与多晶硅生产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尚可以拿到相对便宜的硅材料;规模小的企业只能高价在市场上找原料了,几乎没有利润了。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教授提起多晶硅,就心意难平。我国与八大西方公司相比,中国在多晶硅生产的部分关键工艺上明显技不如人。多晶硅的纯度要求非常高,项目对设备和工艺标准要求很苛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
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电池技术实验室主任王文静表示,许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目前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多晶硅项目每吨生产线建设需要10亿元人民币,投资很大,除了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外,对化工环境配套不够,因而成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鉴于多晶硅电池光伏产业遇到的尴尬,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为我们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打开了新的思路。
强生光电投资的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新技术,与目前国内众多的晶体硅电池技术不同。在原料消耗上,非晶硅薄膜电池所用沉积原料只是多晶硅电池的1%,不存在原料供应的瓶颈;在生产制造环节,每生产1瓦电池,非晶硅电池的用电量只占晶体硅的7-8%;在同样光照条件下,非晶硅薄膜电池比晶体硅电池年发电量增加15%左右,非晶硅电池在早晚、雨雾等弱光条件下的发电能力明显高于晶体硅电池;在应用载体方面,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片基可以是超大面积的玻璃,也可以是活性塑料或不锈钢等,可与建筑装饰联成一体,应用领域更为广泛。这些,都为非晶硅薄膜电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南通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介绍说,他们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条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产能为25兆瓦,2008年1月投产,到2008年底再上2条线,产能为75兆瓦,2009年再上9条线,产能为300兆瓦,到2010年的目标是500兆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产品提供商。
南通强生光电引进的生产线创下了目前四个“国内第一”:一是单线产能第一。国内外薄膜电池生产线一般在10兆瓦左右,而强生的第一条生产线就达到25兆瓦。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将使可比成本大幅下降;二是光电转换效率高。一般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4.5%-5%之间,而强生的这条生产线同步引进最新技术,使转换率达到6%以上,较好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依靠自主创新,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强生光电整合了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变传统的手工操作为超声波清洗、自动焊接、高精准叠合等电脑程控、各工段无缝链接的全自动化生产,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四是投入产出和性价比好。强生光电引进的薄膜电池生产线,不仅设备精良,投资仅为同类设备的40%,同时依托母公司强生轻工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从原辅材料国产化配套入手,为大规模进入光电行业提供了最好的生产条件,使制造成本不断下降,为接近火力发电制造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生光电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使薄膜电池上网电价在多晶硅电池上网电价的基础上下将75%,达到欧洲和日本火力发电上网电价水平,开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先河。
呼唤政策扶持
太阳能产业成败的关键在政府。记者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至少在产业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要真正实现太阳能企业规模化、产品市场化、技术国产化、市场规范化,推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家呼吁:
积极推动非晶硅薄膜电池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更高端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努力实现产品生产设备国产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电网企业要无条件允许符合规定的太阳能光伏用户并网,确保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额上网。
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逐步制订投资、价格、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制订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予以适当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融资方面的支持,扩大市场有效需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帮太阳能光伏产业“扶上马”“送一程”。“成在政府,败也在政府”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光伏产业业内人士的共识。美国、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建议我国仿效德国的做法,大家都来承担光伏发电成本高而无法普及的瓶颈。目前德国太阳能系统上网电价,每个用户都要分摊相应的电价,每年实现递减。从2005 年开始每年下降5%;光伏电站从2006 年开始每年下降6.5%;对于新安装的系统,电价为0.406 欧元/度,建筑物安装系统,30千瓦以下的为0.518 欧元/度,100千瓦以上的0.4874 欧元/度;两者之间的按照0.4928-0.4874 欧元/度。我们也可以制订类似相应的政策,支持光伏产业阔步走进市场。有专家建议两种方案:方案一:政府投资为40%,商业投资为60%,其中:商业贷款银行要给予低息贷款政策。上网收购电价按第一年4元/瓦,第二年开始每年递减10%,第六年电价成本降至1元/瓦后不再递减;方案二:全部商业投资,其中:商业贷款银行要给予低息贷款政策,国家按照上网收购电价4元/瓦予以补贴。
要重点支持技术先进产业规模大的优势企业先行一步,在条件成熟地区组织实施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强生光电提出在今后三年内,分别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四川等边远地区建立一批1-5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根据需要还将建设10兆瓦的特大型光伏电站。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办、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制订专门的支持政策,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支持西部大开发。
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12省、市(自治区)政府要把目前仍有3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来对待。目前我国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年总辐射在每平方米2300度以上,在全球阳光属富集区。不少荒漠如甘肃的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晋西北及陕北、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地区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还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可以作为大型并网光伏项目的建议区域。这些省、市(自治区)由发改委牵头,财政厅、经贸委、科技厅、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厅等部门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太阳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二大的国家也不例外。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1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此前四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不超过10MW。从2002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量已达450兆瓦以上,产能达1600兆瓦,成为继日本、欧洲之后的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困惑
然而,在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普遍采用了多晶硅的生产,已暴露出许多难以预料的困惑:
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其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表示,随着太阳能电池产量的不断上升,国际多晶硅价格也一路上涨,从三年前的每公斤12美元涨到现在的300美元,始终供不应求。个别大企业早先与多晶硅生产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尚可以拿到相对便宜的硅材料;规模小的企业只能高价在市场上找原料了,几乎没有利润了。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教授提起多晶硅,就心意难平。我国与八大西方公司相比,中国在多晶硅生产的部分关键工艺上明显技不如人。多晶硅的纯度要求非常高,项目对设备和工艺标准要求很苛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
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电池技术实验室主任王文静表示,许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目前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多晶硅项目每吨生产线建设需要10亿元人民币,投资很大,除了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外,对化工环境配套不够,因而成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鉴于多晶硅电池光伏产业遇到的尴尬,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为我们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打开了新的思路。
强生光电投资的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新技术,与目前国内众多的晶体硅电池技术不同。在原料消耗上,非晶硅薄膜电池所用沉积原料只是多晶硅电池的1%,不存在原料供应的瓶颈;在生产制造环节,每生产1瓦电池,非晶硅电池的用电量只占晶体硅的7-8%;在同样光照条件下,非晶硅薄膜电池比晶体硅电池年发电量增加15%左右,非晶硅电池在早晚、雨雾等弱光条件下的发电能力明显高于晶体硅电池;在应用载体方面,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片基可以是超大面积的玻璃,也可以是活性塑料或不锈钢等,可与建筑装饰联成一体,应用领域更为广泛。这些,都为非晶硅薄膜电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南通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介绍说,他们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条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产能为25兆瓦,2008年1月投产,到2008年底再上2条线,产能为75兆瓦,2009年再上9条线,产能为300兆瓦,到2010年的目标是500兆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产品提供商。
南通强生光电引进的生产线创下了目前四个“国内第一”:一是单线产能第一。国内外薄膜电池生产线一般在10兆瓦左右,而强生的第一条生产线就达到25兆瓦。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将使可比成本大幅下降;二是光电转换效率高。一般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4.5%-5%之间,而强生的这条生产线同步引进最新技术,使转换率达到6%以上,较好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依靠自主创新,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强生光电整合了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变传统的手工操作为超声波清洗、自动焊接、高精准叠合等电脑程控、各工段无缝链接的全自动化生产,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四是投入产出和性价比好。强生光电引进的薄膜电池生产线,不仅设备精良,投资仅为同类设备的40%,同时依托母公司强生轻工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从原辅材料国产化配套入手,为大规模进入光电行业提供了最好的生产条件,使制造成本不断下降,为接近火力发电制造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生光电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使薄膜电池上网电价在多晶硅电池上网电价的基础上下将75%,达到欧洲和日本火力发电上网电价水平,开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先河。
呼唤政策扶持
太阳能产业成败的关键在政府。记者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至少在产业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要真正实现太阳能企业规模化、产品市场化、技术国产化、市场规范化,推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家呼吁:
积极推动非晶硅薄膜电池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更高端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努力实现产品生产设备国产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电网企业要无条件允许符合规定的太阳能光伏用户并网,确保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额上网。
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逐步制订投资、价格、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制订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予以适当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融资方面的支持,扩大市场有效需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帮太阳能光伏产业“扶上马”“送一程”。“成在政府,败也在政府”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光伏产业业内人士的共识。美国、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建议我国仿效德国的做法,大家都来承担光伏发电成本高而无法普及的瓶颈。目前德国太阳能系统上网电价,每个用户都要分摊相应的电价,每年实现递减。从2005 年开始每年下降5%;光伏电站从2006 年开始每年下降6.5%;对于新安装的系统,电价为0.406 欧元/度,建筑物安装系统,30千瓦以下的为0.518 欧元/度,100千瓦以上的0.4874 欧元/度;两者之间的按照0.4928-0.4874 欧元/度。我们也可以制订类似相应的政策,支持光伏产业阔步走进市场。有专家建议两种方案:方案一:政府投资为40%,商业投资为60%,其中:商业贷款银行要给予低息贷款政策。上网收购电价按第一年4元/瓦,第二年开始每年递减10%,第六年电价成本降至1元/瓦后不再递减;方案二:全部商业投资,其中:商业贷款银行要给予低息贷款政策,国家按照上网收购电价4元/瓦予以补贴。
要重点支持技术先进产业规模大的优势企业先行一步,在条件成熟地区组织实施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强生光电提出在今后三年内,分别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四川等边远地区建立一批1-5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根据需要还将建设10兆瓦的特大型光伏电站。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办、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制订专门的支持政策,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支持西部大开发。
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12省、市(自治区)政府要把目前仍有3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来对待。目前我国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年总辐射在每平方米2300度以上,在全球阳光属富集区。不少荒漠如甘肃的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晋西北及陕北、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地区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还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可以作为大型并网光伏项目的建议区域。这些省、市(自治区)由发改委牵头,财政厅、经贸委、科技厅、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厅等部门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太阳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