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光伏承压,坩埚企业坐不住了


来源:中国粉体网   初末

[导读]  光伏硅片仍处于市场周期底部,对于石英坩埚的需求和价格将形成一定压制。

中国粉体网讯  光伏行业迎来了真正艰难的时刻。2023年至今年,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都不挣钱,已是普遍情况。一季度的财报就是最真实的反映。行业大面积亏损,即使龙头企业都未能幸免。经不完全统计,12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73家净利润下滑。


来源:pixabay


随着2024年一季度光伏硅片市场遇冷,相关配套如石英坩埚、金刚线、热场等硅片耗材企业的业绩也遭受冲击。


欧晶科技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4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87.41%。石英坩埚收入减少是欧晶科技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欧晶科技称:“目前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主产业链产品价格处于近期历史低位等情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公司一季度收入下降主要由于石英坩埚收入减少所致。”


光伏石英坩埚:需求降低,价格下跌



来源:美晶新材


由于光伏硅片仍处于市场周期底部,对于石英坩埚的需求和价格将形成一定压制。


相关机构分析,今年以来,光伏硅片环节存在库存压力,间接说明了需求偏弱,这也使其降价出售意愿增强。由于目前硅片价格已经徘徊在成本线,因此对于上游环节则出现反方向压价行为,石英坩埚自然价格降低。另外,由于近期硅片排产减弱,坩埚自身需求开始降低,价格也逐步下跌,36寸坩埚价格已下降至当前1.5万-2万元/只,幅度大、速度快。


实际上,自今年1月开始,国内高纯石英砂市场整体成交冷淡,主要原因为石英坩埚需求不断下降。近期虽硅片需求稍有起色,但坩埚企业自身库存较高,且受制于下游(硅片)利润情况有限,对石英坩埚采买意愿不高,石英坩埚自身产品价格不断下跌。


技术迭代之际,石英坩埚如何发展?


当前的光伏产业处在深度调整,技术加速迭代之际,作为生产光伏产业核心耗材的石英坩埚企业更加需要及时开发生产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产品,不断提升研发管理能力,提升核心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


那石英坩埚技术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随着光伏技术迭代,上游拉晶工艺的升级以及大尺寸及N型单晶硅片占比的持续提升,将加大对大尺寸、高品质、长寿命石英坩埚的需求,下游行业对于石英坩埚的纯度、技术参数指标提出了更加严格标准,大尺寸、N型硅片的演进也对坩埚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石英坩埚工艺技术持续向“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长寿命”方向发展。


大尺寸


光伏产业存在“降本增效”的产业逻辑。从效率和成本两个方面来看,大尺寸硅片相较于普通硅片都具备显著优势,能帮助产业下游的电池制造、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降本增效。而大尺寸石英坩埚不仅能满足光伏硅片对尺寸的生产要求,还能有效节省硅片的生产时间,因此大尺寸化也成为石英坩埚领域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国内市场主流光伏石英坩埚的尺寸为28-36英寸,新项目普遍采用36/37英寸石英坩埚,欧晶科技、美晶新材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出42寸石英坩埚。


高品质、长寿命


降低非硅成本成为硅片生产厂商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石英坩埚是生产所需的核心耗材,如硅片生产厂商使用低品质石英坩埚将从以下方面增加其非硅成本:A.低品质石英坩埚持续拉晶时间短,拉晶次数少,需要频繁更换石英坩埚,浪费有效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效率;B.每次更换石英坩埚后,需要重新投料并将硅料升温至1,500℃以上进行熔化,升温过程消耗大量能源,产生额外能源支出;C.低品质石英坩埚杂质过多易导致拉晶断裂,投料报废,产生硅料浪费,若出现漏硅损坏热场,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因此,光伏硅片生产厂商采购持续拉晶时间长、拉晶良率高、杂质及气泡含量低的高品质石英坩埚是降低非硅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光伏石英坩埚的未来发展方向。


另外,石英坩埚企业还可以针对熔制、洗净、冷涂等核心生产环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并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促进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大尺寸坩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参考来源:

中国经营报.光伏硅片市场一季度遇冷 配套耗材企业业绩普降

蓝鲸财经.欧晶科技一季度营收降超四成背后:对单一客户严重依赖仍未改变

欧晶科技年报、美晶新材招股说明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作者:初末

总阅读量:495196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