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曾经,作为“活血圣药”的三七近几十年几乎绝迹于野外;如今,优质栽培的三七花开遍云南文山。小小的三七已变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仅在文山苗乡三七科技园,优质三七栽培每年可解决20万人次的农民就业,带动3500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形成产业帮扶的典型示范。
“我们通过发展种植业,推动野外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对生物的开发性保护。”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士林说,“也就是通过栽培,让濒危珍稀中药物种得以延续。”多年来,陈士林辗转于实验室和乡村之间,将中药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相结合,利用本草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中药材品质升级,推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把中药科研进展“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陈士林院士
个人简介:
陈士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中国质量协会中药分会会长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等,并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接受专业培训、哈佛医学院Mclean医院做访问学者等。兼任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药典传统中药咨询组委员等。担任APSB,Chinese Medicine,《药学学报》等刊副主编。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陈士林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完成并发表人参、丹参、赤芝 、菊花、卷柏 、穿心莲、紫芝、紫苏、黄连、红豆杉、黄花蒿等全基因组图谱和相关组学研究,成功培育并获批11个中药材新品种证书或良种证书,提出并主编《本草基因组学》学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出版《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奠定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完成并编著《中国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避免中药材盲目引种栽培。
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诺奖之星等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38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论文被引用3万余次。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
“于我而言,对中医药研究是责任也是使命”
中医药文化有着千年历史,这份源远流长的底蕴让陈士林选择走进这片领域。除了家人从医的影响之外,陈士林很早就敏锐地察觉到,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结合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也正是这样一份信念,让他与他的团队一直破风而行。
传统上,中药材的鉴别主要靠药工依据药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区分。然而,随着中药材以及中药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以假乱真的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2009年,陈士林团队提出本草基因组计划,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药原物种的DNA序列,探寻每味中草药专属的“身份证”,赋予中草药新的生命。随着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布,中草药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技术进入了公众视野。这项由陈士林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中药材建立了通用的基因条形码鉴定标准。
至此,在陈士林眼中,每一种中药材都有了自己专属的“基因身份证”。2021年,团队完成全球药典草药物种基因组数据库,收录了超900个物种基因组学数据,包括DNA条形码、细胞器基因组等遗传信息。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联合全国67家研究单位,发起了“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研究联盟,陈士林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100余个中药材基原物种全基因组图谱和500余个叶绿体基因组图的测序组装工作。
目前,在国际上,陈士林团队首次验证提出核基因组序列ITS2作为中草药通用DNA条形码,完成1.1万余种中药材及近缘种的4.8万份样品的DNA条形码研究,成功建立了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标准,为中药鉴定学开拓了新的方法学领域,开启了中药鉴定的新篇章。
“从始至终,我们所参与和开展的工作皆与中医药相关,这个方向永远不会改变。”陈士林说,从中药材的源头、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及药材鉴定等多方面入手,他与团队不断将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紧密结合。
时至今日,陈士林认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是有责任的,而如何把中医药学传承好、发展好则是他们的使命。
参考来源:
1、中国中医药报:陈士林院士:把中药科研“写”在大地上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一名辗转于实验室和乡村之间的科学家
3、成都科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4、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