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子玻璃产业的破局者:彩虹集团,再次点亮“国货之光”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维护电子信息产业安全

中国粉体网讯  电子玻璃是平板显示产业链最上游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其关键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家垄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面临“缺芯少板”的窘境。

国内电子玻璃产业如果要突破国外封锁实现自主创新,通常面临以下三重障碍:

一是技术门槛高。电子玻璃产品对材料的力学、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具有超平整、超薄化、超高强度、超纯净等特点,随着电子玻璃的技术迭代,其技术难度进一步增加,如大尺寸化、高精细化、高强度化、柔性化等。

二是投资体量大。一条G8.5玻璃基板生产线投资高达10-12亿元,而一条G8.5面板生产线需要4-5条玻璃基板产线配套,对应投资为50-60亿元。如此大资金投入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壁垒。

三是市场进入难。玻璃基板新进入者即使实现量产,但产品能否打开市场必须要在面板厂家产线上严格认证,即使通过认证,行业巨头也会凭借其技术、产能等垄断地位,通过发送专利侵权、威胁下游厂商不再供货等方式,打压新进入者,固化既有市场格局。

从2005年开始,彩虹集团便在国内率先开始了溢流法液晶基板玻璃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围绕超薄、超光滑、无颗粒、无翘曲等技术难题,逐一攻关。经过数年的艰难探索,到2010年彩虹集团G5液晶基板玻璃技术终于取得重要突破,开始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先后建成国产首条自主知识产权G7.5、G8.5+产线并实现量产,目前已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建成于1982年的彩虹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现在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它是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显像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之后近20年,彩虹集团生产了1.76亿只显像管,创造了CRT时代国产彩色显像管的辉煌,被誉为行业翘楚、民族品牌。

2004年,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崛起给彩管业务造成了颠覆性冲击,彩虹集团迅速陷入困境。彼时,面板是排在铁矿石、原油、芯片之后的我国第四个依赖进口的产业。作为国营企业,彩虹集团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转型求变,发展面板、基板、光伏、LED等前景广阔的产业。

2006年,彩虹集团全线退出彩管业务,全线发力电子玻璃制造领域。由于产业不够聚焦、核心人才缺乏、资源禀赋不足、管理水平欠缺等,彩虹集团产业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彩虹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广泛招才引智……中国电子为彩虹“重见”注入更多的生长能量。尤其在谋篇布局之初,明晰了彩虹“为国家提供战略性先进材料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初心使命,制定彩虹走“集中力量攻克电子玻璃制造等核心技术”的特色道路。

在核心技术攻坚期,彩虹基板玻璃研发团队历经700多次的方案论证,进行近万处的技术和工艺改良,打通了从料方、设备、工艺、品质管控到产品产线升级的全过程量产技术。团队粗略算过,绘制的设备与工程图纸加起来得有上万吨。

2020年,国产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溢流法G8.5基板玻璃生产线在彩虹合肥基地成功量产,打破了国内高世代基板玻璃量产技术“卡脖子”局面,取得了从“0”到“1”的突破。彩虹再次点亮“国货之光”。

2021年,G8.5基板玻璃生产线一期进行扩建并顺利量产,生产效率和良率取得显著提升,试生产爬坡速度达到国际同行同等水平。目前,产品供应国内主要面板大厂批量使用,实现满产满销。为抓住窗口期,提高G8.5产品市场占有率,彩虹在一期项目顺利达产基础上,启动G8.5(二期)项目建设,项目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同年12月主体厂房封顶,2022年3月实现二期生产线池炉点火投产。

彩虹G8.5+基板玻璃的突破,标志着彩虹向高世代基板玻璃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端电子玻璃产业制造供应链水平,对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维护产业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来源:

光明日报:十年磨剑一朝亮锋 ——中国电子彩虹集团全力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

中国电子:破局者 | 彩虹集团:风雨之后见彩虹 昂首阔步新征程

彩虹集团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425792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