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院士团队:近期关注这些先进粉体材料领域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4大院士团队:近期关注这些先进粉体材料领域

中国粉体网讯 

李龙土院士团队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晓慧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朱超琼特聘副研究员和蔡子明副教授,针对抗还原纳米晶钛酸钡介质材料的晶粒级配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实验和模拟的研究,并在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基于晶粒尺寸效应,提出晶粒级配的设计思路,在平均粒径70nm的BT中适量引入粒径约100nm的BT,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介电常数。同时,适量大晶粒的引入有利于促进纳米晶陶瓷的致密化烧结,增强陶瓷晶粒与晶界激活能,并提升绝缘电阻的可靠性;然而过量大晶粒的引入会导致陶瓷可靠性的下降,这主要与晶界比例的下降以及晶粒的长大有关。相场击穿模拟的结果同样表明过量大晶粒的引入会导致介电击穿强度的明显降低。整体来说,晶粒级配的设计思路可以有效解决晶粒尺寸与介电常数之间的相互制约问题,并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介电性能(介电常数>2000)的高可靠抗还原纳米晶(平均粒径<100nm) 材料,为优化超薄层BME MLCC的介电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指导。

李亚栋院士团队

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王定胜教授团队针对电催化反应中先进能源转换材料的理论导向筛选与设计发表综述,文章题目: Theory-oriented screening and discovery of advanced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 in electrocatalysis,doi: 10.1016/j.apmate.2021.10.004。




本文全面概述了先进能源转换材料理论指导设计的最新进展,并特别关注单原子在诸如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ORR;酸氧化反应;醇氧化反应)等各种能源器件中的应用,以及其它与能量相关的小分子电催化转化反应,如H2O2析出反应(2e-ORR)、水分解(H2析出反应/O2析出反应,HER/OER)、N2还原反应(NRR),和 CO2还原反应(CO2RR)等。首先,讨论了电催化反应和电池模块中电子结构、相互作用机制和反应活化路径。接着,研究了先进能量转换材料的实验合成策略、结构鉴定和电催化性能。最后,对先进能量转换材料的当前问题和未来设计理念提出了一些观点。

周克崧院士团队

采用LPBF法对SiC增强C300马氏体时效钢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工艺优化、组织、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耐蚀性研究。主要结论:(1)以9 vol% SiC增强马氏体高强钢基复合粉末的制备结果为基础,优化了马氏体高强钢基复合材料的LPBF工艺参数,即P=280 W, v=950 mm/s, h=110 μm和Ev=89 J/mm3。(2)激光处理后SiC颗粒在金属基体中分布均匀。SiC含量为3 vol%的马氏体高强钢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611 MPa,远高于马氏体高强钢,断裂伸长率为10.1%。(3)与马氏体高强钢相比,添加SiC颗粒的马氏体高强钢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都有所提高。

刘锦川院士团队

香港城市大学刘锦川院士团队针对增材制造过程中,钛合金的“工艺-成分-组织-性能”的综合设计发表了综述论文,文章题目:Design of titanium alloys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 critical review, doi:10.1016/j.apmate.2021.11.001。




本文全面概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设计和制造钛合金中的的“工艺-成分-组织-性能”关系。从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复杂动力学-热力学过程与钛合金成分和微观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一个关于先进合金设计的全新视角。首先,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增材制造工艺对几种常用商业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并总结了其中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随后基于对复杂热-动力学条件下微观组织演化过程和路径的深刻认识,我们总结现有的在不同尺度上设计具有独特微观结构的先进钛合金的成功范例。最后,我们对合金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并且预计这将成为未来合金与工艺协同发展的趋势。

资料来源: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397656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