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材料国产化“最后的高地”?铝塑膜国产化率将达60% 动力领域成争夺“重地”


来源:财联社

[导读]  铝塑膜号称锂电产业链中“国产化最后一块高地”。

中国粉体网讯  铝塑膜号称锂电产业链中“国产化最后一块高地”,据近日调研获悉,今年铝塑膜国产化进程有望过半。而在国产化铝塑膜大规模应用爆发之际,国内企业快速追赶产能,部分头部企业未来3年产能规模将实现2-3倍的增长。虽有业内人士称,铝塑膜市场不存在缺口,但产能过剩之忧仍在。


道明光学董秘钱婷婷判断称,“对于国内企业,现下最关键的不是比较产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两年软包动力电池迎来市场拐点最快速度抢占市场。”而率先通过认证并量产的公司才有可能先行抢占市场。


据了解,紫江企业、新纶新材、道明光学等已公告通过动力类客户认证,明冠新材、璞泰来、华正新材多家企业正在验证过程中。


铝塑膜国产化进程有望过半


铝塑膜是保护软包锂电池电芯的关键封装材料,具备高技术壁垒—据了解,国内企业在铝塑膜上游尼龙、CPP、压延铝箔、粘结剂等原材料端就被“卡脖子”自给不足,即便近年高端尼龙技术已被突破,但成本端较高的CPP、铝箔仍然依赖进口,而这正是国内市场被国外企业长期占据的关键原因。


鑫椤资讯研究员张金惠亦表示,国产铝箔质量较差,粘结剂&CPP依赖进口,同时国内企业在工艺方面会受到相关专利以及经验限制,国产铝塑膜在密封性、冲深性能、剥离强度方面仍存在不足,工艺技术不及海外企业。


所以,过去很长时间里,全球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日韩,据EVTank数据,2020年日本企业大日本印刷DNP、昭和电工和韩国企业栗村化学合计占据全球铝塑膜市场份额的73%。 不过,这一格局将被扭转。


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铝塑膜国产化率有望超过60%。随着海外厂商扩产进度放缓与国内软包电池兴起带来二次封装等因素,铝塑膜国产化进程加速。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着手布局铝塑膜行业,逐渐在铝塑膜技术上取得进展与突破,而在巨大的降本压力下,软包电池厂商开始尝试具备较大价格优势的国产铝塑膜产品。


据鑫椤锂电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国产动力铝塑膜均价为21.5元/平方米,进口动力铝塑膜均价27.5元/平方米,相较国产价格高出28%,而数码用铝塑膜价差超40%。


图片来源:鑫椤锂电


明冠新材董事长闫洪嘉曾表示,国产化铝塑膜大规模应用爆发的时间点,应该很快就会到来,2022年国产化进程速度会很快。


国内企业“激进”扩产 面临供大于求?


不过,不同于海外企业的保守策略,国内企业的扩产方式更为激进,部分头部企业未来3年产能规模将实现2-3倍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上市公司目前拥有铝塑膜年产能约2.8亿平,远景规划合计超8亿平米。


据西南证券3月23日研报中测算,2021年全球铝塑膜需求量约为2.6亿平米,现有主要产能供给仅为2.2亿平米,存在4000万平米的供给缺口;到2023年全球铝塑膜需求量或将达到5.3亿平米,然而目前各主要供应商产能规划仅为4.5亿平米,供给缺口仍然存在。


与西南证券测算的不同,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求证,目前国内铝塑膜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在70%左右,受上半年疫情及消费电子需求下降影响,有上市公司消费3C电池用铝塑膜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10%。


非但产能利用率未能反映出“供不应求”,如各企业按照规划扩产,产能过剩或在不远处。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分析称,铝塑膜市场不存在缺口,整体上供大于求,且铝塑膜根据目前的各家扩产规划,如果都最终落地,会出现产能过剩。


其中,新纶新材目前拥有月产能600万/平米,包括常州1、2号线月产能各300万平,此外,日本3号线月产250万平产线正在搬迁回国,定增项目4、5号线合计月产能600万平,预计2023年投产。


紫江企业现有年产能3600万平,扩建月产能的180万平马鞍山项目已于今年年中试生产,上海紫竹月产能600万平项目建设在有序推进中,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预计年底可以投产。


明冠新材目前拥有铝塑膜设计年产能1300万平米,其中年产1000万平米锂电池铝塑膜扩建项目主体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预计2022年度铝塑膜产销量在1000万平米以上。


在上市公司中,明冠新材扩产规划名列前茅,今年年初,明冠新材拟花费20亿元投资建设共计3亿平米铝塑膜项目,分两期各18个月的建设周期。


恩捷股份现有铝塑膜年产能2400万平,计划投资16亿元新增建设8条铝塑膜产线,对应2.8亿平方米铝塑膜年产能;公司曾公开表示,铝塑膜远期规划产能将扩张至4亿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此前报道,一家名叫至信搏远的公司年产4.8亿平电池用铝塑膜项目前已于今年9月初开工建设。


软包动力电池为主要阵地


国内企业的“激进”扩产,或是为了动力电池未来驱动的需求空间。据SNE数据,目前软包锂电池在3C数码领域渗透率最高,但市场已处于增长平缓期。


从行业发展看来,动力领域是铝塑膜企业争夺的“重地”。钱婷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消费电子市场的软包电池渗透率已经很高,但使用国产铝塑膜的比例还不高,算是一块稳定的市场,新的驱动力还是在新能源的动力电池上。


不过,“对于国内企业,现下最关键的不是比较产能,而是在这两年软包动力电池迎来市场拐点的时候快速抢占市场。”钱婷婷进一步表示,不管是动力还是中高端的数码电子领域,你要去取代原来的份额,因为客户签订一旦切进去了,是很难更换的。


锂电池作为安全产品对铝塑膜性能要求高,下游认证周期较长,动力类产品一般需要1-2年时间认证,客户粘性高。


钱婷婷亦透露“铝塑膜下游客户验证周期较长,通过验证后需逐步加量确保企业规模化生产仍能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这也意味着,率先通过认证并量产的公司才有可能先行抢占市场。


从各头部企业动向来看,多家企业铝塑膜在动力领域客户认证过程进展不一。


新纶新材、道明光学、紫江企业已在公开平台上表示动力类铝塑膜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其中,新纶新材在最近的调研活动中表示,动力类新款产品已经通过测试,已在大客户上得到应用,具体产品并未公开。


紫江企业则在去年年报中提到动力储能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销量占比达到55%,子公司紫江新材的招股书上披露,紫江新材已向ATL、比亚迪、天津力神、鹏辉能源等大型锂电池厂商同时提供3C数码以及动力电池用铝塑膜产品。


道明光学在则今年的半年报中披露,三季度已通过下游动力客户验证,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供应。钱婷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与一期1500万平产线定位不同,公司二期3500万平产线主要针对3C中高端及动力电池客户。


此外,明冠新材在互动平台中表示铝塑膜在比亚迪的测试工作仍在推进。璞泰来知情人士透露,璞泰来目前2000万平年产能主要用于消费类电池,也正在做动力电池厂商的认证,“通过验证后预计会有扩产规划。”


华正新材在投资平台上表示,公司铝塑膜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3600万平米,目前项目刚进入小规模试生产阶段,同时积极推进相关产品的客户验证。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长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