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发展迅速但存隐忧


来源:中国工业报

我国稀土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有死灰复燃之势,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是记者从近日在江西召开的2006年全国稀土经济技术信息交流会上得到的信息。

    据了解,2005年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稀土矿产品生产保持适度增长,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稳步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87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增长率达21%;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10.39万吨,比上年增加1.72万吨,增长率为12%。

    稀土应用迅猛发展,应用量已接近产量的一半。2005年,我国稀土应用量已达到5.19万吨,比上年增加1.85万吨,增长率为55%;稀土在传统领域的应用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而在新材料领域应用保持迅猛发展势头,用量已占到稀土总用量的48%,特别是在稀土永磁体方面的应用量增长较快。2005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为3.52万吨,比上年增长31%。

    稀土出口量稳步增长,б娉中?涎铩?005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为5.53万吨,出口金额达到5.52亿美元,出口平均价格为9982美元/吨,较上年增长7.5%。

    稀土价格开始回升。由于目前正处于钕铁硼磁体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稀土磁体产量增长,对镨、钕、铽、镝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刺激了作为原料的氧化钕、氧化镨钕、氧化铽、氧化镝及其金属制品的市场需求,导致与钕铁硼永磁材料相关的稀土产品数量和价格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如,每吨氧化钕产品价格已从2004年底的4.8万元提高到目前的7.3万~7.5万元;每吨氧化镨钕由4.54万元提高到7.1万~8万元。

    但与此同时,我国稀土产业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产能增长过快,隐患十分突出。据介绍,2005年我国离子型稀土矿产量增长迅猛,仅广东省的产量已是江西省的3.75倍;福建省产量翻了一番;增长速度很快的还有广西、湖南等省。另外,南方一些地区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甚至新建稀土分离厂,重复建设十分严重。据统计,仅2006年上半年前后,江西、广东两省将新增分离能力达10000吨左右,南方地区矿分离总能力将达到54700吨(不包括分离能力在300吨左右的小企业)。业内人士认为,扩产过猛势必导致市场供求失衡,而过大的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和较低的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加剧稀土资源的浪费。

    而在应用方面,目前我国稀土应用最多的领域仍是传统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及荧光材料、稀土储氢合金及抛光粉等,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开发几乎停滞不前。由于没有新的消费领域的拉动,导致我国稀土供需关系无本质变化,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英国一家信息中心今年年初曾预测,到2007年全世界稀土总需求量为9.8万~11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产能已超过18万吨/年。

    专家告诫说,今后几年稀土市场对不同稀土产品的需求增长仍有差异,业内必须关注各种稀土产品发展的不均衡,避免行业运行风险;不同的稀土产品价格也会有升有降,由于氧化钕(镨、铽、镝)等市场需求的加剧,将导致更多的其他稀土元素被同时分离出来,稀土产品产销不平衡的矛盾将不断加剧,会进一步造成镧、铈产品的大量积压,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而氧化铈、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铕、钐铕钆由于库存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不大,扣除出口取消退税和原辅材料涨价因素,甚至可能出现跌价的趋势。

    专家还提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稀土传统应用领域将受到挑战,有些稀土产品已经或将被其他材料所取代。如,以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技术已打破了阴极射线管一统天下的局面,未来3~5年,由于阴极射线管用量的减少,将导致稀土抛光粉用量的猛减。

    专家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发稀土下游产品步伐的加快为我国稀土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国外许多稀土深加工和应用项目已加快向中国转移,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稀土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绿色能源材料、催化净化材料、研磨抛光材料、环保材料等。另外,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促使国外公司加速将汽车用直流电机和尾气净化器的生产向中国转移。
推荐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