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一副眼镜,谦和的微笑,睿智而儒雅,这是万立骏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学者,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担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他带领化学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身为中科院侨联主席和中国侨联副主席,他尽职尽责,一心为侨;而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是一位体贴、宽容却又一丝不苟的导师。
科研攻坚者
我们知道,上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科学家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展示了有望利用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直接制造物质的美好前景,开始了对纳米科学技术的探索。世界各国对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大力投入、争相抢占战略至高点,掀起了人们称为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万立骏院士所研究的正是这一前沿领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还是个遥远而陌生的术语。“简单说来:物质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研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是科学家们的梦想,只有了解了原子和分子的运动之后,才能想办法改进和创造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可以在溶液的环境下,比如电池充电放电的过程中,原位观测到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和反应。除了观测之外,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进行原子操纵,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原子、分子进行移动、组合,进行人工‘化学反应’。”万立骏通俗地这样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
万立骏院士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他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并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多种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及水处理等领域。
作为主要参加者、课题负责人及首席科学家,他参与了国家“973”,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入选者,并荣获2001-2002年度中国化学会-德国BASF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二等奖等,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09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等。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化学会主任,SPM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等,还担任国内外10余种学术期刊的顾问编委和编委等。
最新研究动态
万立骏院士/胡劲松研究员总结限域策略研究进展—从宏观到原子水平精确合成高效电催化剂精确控制电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助于深入探究催化剂的构效规律并提高其对各种重要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如氧还原/析氧反应(ORR/OER)、氢氧化/析氢反应(HOR/HER)、CO2还原/氮还原反应(CO2RR/NRR)等。利用物理和化学限域策略可以实现电催化剂从宏观到原子水平上的精确合成及对其催化特性的调控,从而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近日,万立骏院士/胡劲松研究员等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限域合成策略精确控制电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催化特性的研究进展。文中依据限域合成的尺度,将限域效应分为前驱体自限域效应、纳米空间限域效应和化学键合原子尺度限域效应,结合该团队的代表性研究,系统介绍了从宏观水平、纳米水平到原子水平精确制备具有明确结构的高效电催化剂的限域合成策略。
宏观至原子水平限域策略精确合成高效电催化剂的示意图
2020年重要锂电成果有:
Angew. Chem. Int. Ed.:通过人工非晶正极电解质界面实现持久电化学界面助力固/液态混合锂金属电池
Angew. Chem. Int. Ed.:利用中温转化化学构建空气稳定、锂沉积可调节的石榴石界面
Angew. Chem. Int. Ed.:准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及其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演化
J. Am. Chem. Soc.:准固态锂电池中LiNi0.5Co0.2Mn0.3O2表面正极界面层的动态演化
J. Am. Chem. Soc.:全固态合金金属电池的微观机理:调节均匀锂沉积和柔性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变
文章来源
1、人民网:万立骏 海归院士赤子心
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
3、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大新掌门万立骏:“当好大家的服务员”
4、中国粉体网:锂电池领域院士盘点(一)
5、大连理工大学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