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签一合作,巴斯夫正极材料的中国“谋篇布局”


来源:中国粉体网   青黎

[导读]  0月25日,巴斯夫与蜂巢能源宣布,在双方全球运营范围内就正极材料开发、原材料供应、电池回收等方面达成合作。此次合作也将提升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巩固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双方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电池市场及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双方合作将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加速全球迈向碳中和的步伐。

中国粉体网讯  10月25日,巴斯夫与蜂巢能源宣布,在双方全球运营范围内就正极材料开发、原材料供应、电池回收等方面达成合作。此次合作也将提升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巩固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双方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电池市场及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双方合作将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加速全球迈向碳中和的步伐。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左)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CEO杨捷(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是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国无锡、保定、上海、深圳和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建立七大研发中心。其独特的高速叠片工艺、高安全性无钴电池、固态电池、车规级AI智能制造等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同时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努力打造全球新能源行业的伟大公司。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与巴斯夫的战略合作是蜂巢能源布局全球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此次战略合作将帮助双方在电池供应链上形成优势互补,夯实正极材料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推动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品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巴斯夫官网)


巴斯夫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公司,从2012年组建电池材料业务部门至今,巴斯夫在全球进行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发展,包括正极材料产能、前驱体的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采购。在欧洲,巴斯夫依托领先的工艺技术、稳定的本地原材料供应链、先进的生产能源组合以及短途、高效物流运输优势,生产正极活性材料并确保行业领先的低碳排放。


巴斯夫催化剂业务部总裁彼德·舒马赫博士表示,此次与蜂巢能源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快速增长的电池材料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材料供应商,巴斯夫是蜂巢能源的理想伙伴,为其先进电池技术提供量身定制的高性能正极活性材料。


从电池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正极活性材料是主要成本驱动因素,约占电动汽车行业电池成本的1/3。


在产品方面,巴斯夫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全面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品组合。


在技术方面,巴斯夫广泛储备和建设研发资源,其创新和研究领域涵盖高镍正极材料以及下一代电池材料,诸如富锂锰基活性材料、全固态电池材料等。


巴斯夫在全球各个主要大洲都布局了研究中心、中试线项目及生产基地:中国上海,德国路德维希港、美国俄亥俄州伊利里亚市和比奇伍德市、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市,以及日本小野田和北九州市。


巴斯夫通过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加快创新、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电池价值链。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8月31日,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巴斯夫杉杉)经有关部门审批通过。新公司将由巴斯夫持有多数股权(巴斯夫持股:51%;杉杉股份持股:49%)。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在湖南和宁夏建有四处基地,拥有1600多名员工,业务涵盖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 (PCAM)、正极活性材料 (CAM) 及电池回收,已在电池材料产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巴斯夫为双方合作注入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全球运营布局,以及同战略伙伴共同构建的原材料供应体系。杉杉为合资企业注入的广博行业经验、全面的产品组合以及领先的量产能力,合资公司将主要聚焦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EV)市场,并持续服务于全球消费电子及储能市场。巴斯夫和杉杉股份将共同推动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持续增长,按计划将在2022年实现年产能9万吨。


小结:


针对正极材料领域的市场竞争,早在2019年的高工锂电&电动车年会上,杨捷就曾表示,巴斯夫是汽车行业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在正极活性材料领域,具备领先的技术和专利优势,以及强大的产品组合和产品储备。同时,巴斯夫是高镍NCA市场领导者,并已经布局全球主要市场,区域化细分研发和生产资源,这些都将成为巴斯夫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参考来源:盖世汽车、高工锂电、财联社、有色资讯、证券时报e公司、我的电池网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20

作者:青黎

总阅读量:650054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