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实验室简介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于1991年4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设有四个分室,研究方向是反应与分离工程基础,化工过程强化与微型化,化学产品结构调控与可控制备,化工智能制造系统与安全。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分室的研究重点是反应动力学与化工热力学,多相流体力学与界面传递过程,化工系统智能化与优化。
研究定位与目标: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反应工程与反应工艺相结合;发展工业反应过程开发方法论,指导大型化工过程的开发和优化;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支撑石油化学工业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队伍
现有25名固定人员,其中包括2名工程院院士,5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
袁渭康院士: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的状态估计和控制、固定床电极反应器、超临界流体反应和CVD反应器的模型化方面获得了创新成果;进行反应器动态行为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模型筛选及状态估计方法,以及过程在线辨识方法;主持了多个工业反应器的开发项目;创导了“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方-”,应用反应工程理论,成功实现了反应器开发工作的高质量、短周期。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199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4本。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锋院士:长期从事化工过程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的制造系统智能控制和实时优化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研发了乙烯装置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和软件,在国内乙烯行业全面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突破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实现工业装置大幅度节能降耗;发明的汽油管道调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调合过程实时优化系统长周期高效运行。研究成果已在数十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0项,获得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上海市发明创造奖发明专利一等奖,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300余篇。
其他部分成员:周兴贵教授、段学志特聘教授、于建国教授、辛忠教授、汪华林教授、郭旭虹教授、杜文莉教授、韩一帆教授、赵玲教授、漆志文教授、许振良教授、程振民教授、周晓东教授、徐晶教授、周静红教授、龙东辉教授、唐漾教授、刘纪昌教授、孙伟振教授、奚桢浩副教授
研究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主要以化学反应工程为主要学科方向,在反应动力学、多相流动与传递、分子热力学与传递领域的研究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创立了反应器开发与放大思想与方法,成功开发了聚酯、苯乙烯、甲醇、醋酸乙烯等大型与特大型反应器,是国内知名的化学反应工程研究与开发单位。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化工过程强化、化工系统工程和材料产品工程,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乙烯、PTA等大型工业石油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液/液和液/固旋流分离、传热过程强化,反应精馏,微流体反应系统,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聚合物加工,聚烯烃催化,高性能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有雄厚的实力和突出优势。
科研项目
科技奖励
注:信息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三昧)
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