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下一个特斯拉?


来源:中国粉体网   星屑

[导读]  12月2日,蜂巢能源举办了以“蜂启•领未来”为主题的电池日活动,这是国内首个电池日活动,汇集整车厂商、高校科研院所、云计算头部企业等业界翘楚,聚焦蜂巢能源创新发布,共议电池行业未来

12月2日,蜂巢能源举办了以“蜂启•领未来”为主题的电池日活动,这是国内首个电池日活动,汇集整车厂商、高校科研院所、云计算头部企业等业界翘楚,聚焦蜂巢能源创新发布,共议电池行业未来。


令人期待的电池日


目前,特斯拉、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及动力电池巨头群雄争霸,纷纷亮出“杀手锏”,如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宁德时代的“永不起火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正是群雄割据的局面,唯有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安全与续航,才能在“乱斗”中有一席之地。


对于国内首个电池日的举办,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举办方既不是电池界“老大哥”比亚迪,也不是“独角兽”宁德时代,而是“后起之秀”蜂巢能源。作为国内电池新势力,仅仅成立两年的蜂巢能源,进展可谓迅猛,今年9月和10月的装机量已经跻身国内前十,这让人对电池日充满期待。




果冻电池,1+1+1>3


2020年以来,因为涉及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主力电动车型接连出现召回,引发了消费市场的高度关注,如何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全球车企和主流电池企业技术攻坚的重点。


在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首次对外发布了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通过材料、电芯、电池包、监控系统四大层级的原创技术彻底解决电池系统的热失控问题。


果冻电池“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材料是电池技术创新的根本,基于无钴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的创新,蜂巢能源在电池日上发布了“果冻电池”,这是一种应用了新型果冻状电解质的锂电池,具有高电导、自愈合、阻燃等特点,可以实现电池电性能与安全性能的兼得,在几乎不降低电性能的同时阻止热扩散。


“果冻电池”的电导率6*10⁻3s/cm,耐热温度提高至150°C,同时具备自愈合功能,在满电(样品)针刺测试中,可实现 “不起火、不冒烟”。


热阻隔电池包:在电池pack环节,基于果冻电池的电芯基础上,蜂巢能源通过泄压、喷发物控制、降温、报警、隔热等多种方式,来实现pack的安全防护,进一步防范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蜂云平台:在系统监控层级,蜂巢能源开发出了“蜂云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于超9万辆电动汽车的持续监控,分析数据超过16亿条,具备20多项监控项目。


基于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蜂云平台等多层安全防护,蜂巢能源的“冷蜂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从系统角度解决电动汽车安全风险,蜂巢能源也是业内最先给出系统性完整解决方案的电池企业,此举对电动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定


早在蜂巢能源之前,特斯拉就官宣要在电池日发布一款新型电池,就当大家都以为是无钴电池的时候,没想到是“无极耳电池”,这也使得特斯拉在电池日之后,市值跌了近四百亿。


在国内,蜂巢能源的常州二期工厂已经启动,预计2021年有效产能将达6.91GWh,目标要进入国内TOP3。在海外,蜂巢能源累计投资20亿欧元建设工厂,设计总产能24GWh,日前蜂巢能源官宣确定在德国萨尔州建设模组PACK工厂和电芯模组工厂,前者最早2022年Q2投产,后者计划2023年底投产。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定,量产也进入倒计时,正式宣布接受预定意味着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将进入量产倒计时阶段。届时,其也将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无钴电池量产的电池企业。



中国的“特斯拉”


蜂巢能源,作为国内新秀,仅仅两年时间就能在装机量上跻身国内TOP10,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时“一飞冲天”的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成功举办了国内首个电池日,可以看出,蜂巢能源要立志做中国“特斯拉”,但它却比特斯拉早日实现了无钴电池,这又胜于特斯拉。


目前动力电池发展,各家企业齐头并进,在这时候宣布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定的蜂巢能源,给其他新能源车企与动力电池巨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各家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需要加快创新进展,这也是给市场的一剂催化剂,动力电池的研发进展将会再次提速,动力电池未来还会“跑得更远”。


参考资料:

电池网. 蜂巢能源官宣电池日,是噱头还是真实力?

齐鲁晚报. 蜂巢能源电池日:冷蜂系统出鞘 剑指电池热失控.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星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作者:星屑

总阅读量:39898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