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强度表征技术难题,这个发现解决了!


来源:

[导读]  在本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首次将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压实验方法引入到了纳米材料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了纳米材料强度表征的技术难题。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黄晓旭教授团队与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陈斌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High 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metals(超细晶金属的高压强化)”的研究成果,黄晓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重庆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冯宗强为共同第一作者,黄天林副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成果是重庆大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继2019年7月作为通讯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研发具有更高强度的材料是材料科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材料的强度与其微观组织特征密切相关。通常,材料的微观组织单元(称为“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就越高,这一规律也正是研究纳米材料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过去二十年来,许多计算机模拟研究和部分实验研究表明,当晶粒小于某个临界尺寸(约10到15纳米)时,进一步细化晶粒,材料的强度不仅不提高,反而会下降。

       一般认为这一软化现象是由于纳米材料中晶粒之间的界面的滑动主导了其塑性变形所致。然而,由于高质量大尺寸纳米晶材料制备的困难,很难准确测量晶粒尺寸小于15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能,所以对于晶粒尺寸更细的纳米金属而言,其强度与晶粒尺寸关系的建立仍需要最直接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在本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首次将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压实验方法引入到了纳米材料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了纳米材料强度表征的技术难题。首次报道了晶粒尺寸在10纳米以下的纳米纯金属的强化现象。通过对纳米纯金属镍进行高压变形研究,发现其强度随着晶粒尺寸减小持续提高,而且更为吃惊的是,晶粒尺寸越小其强化效果越显著。


在所研究的最小晶粒尺寸(3纳米)样品中,获得了4.2 GPa的超高屈服强度,比常规商业纯镍强度提高了10倍。塑性计算模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高压变形抑制了纳米材料中的晶界滑动,并促进了起强化作用的晶体缺陷(位错)的储存,从而导致高压细晶强化。


上述发现将会进一步刷新人们对纳米材料强化中临界晶粒尺寸现象的认识,重新激发通过调控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获得超强金属的探索。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漫道)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