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我们逐一研究分析,哪个行业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我们的短板,怎么弥补,最终规划将我省有基础、有潜力的15类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近日,《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产业处处长梁振江的这句话道出了该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国内新材料产业营收前三强,山东有雄心通过新政,瞄准痛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现有8776亿产值基础上冲击两万亿目标。
“《规划》来的正是时候。”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所长董火民向记者表示,“在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档口上,新政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破解“大而不强”,向产业链要效益
“大而不强”始终是新材料大省山东的“心头之痛”。
据统计,2017年,山东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达到1665家,实现主营收入8776亿元,居全国前三位。不过,“大而不强”的现实始终困扰着山东人。比如,精深加工不足,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终端产品、名牌产品、高端产品比例不高,部分新材料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上中下游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
董火民认为,新材料产业对山东省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作为国内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实施规划》涉及的十大产业领域中,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或多或少都需要新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山东省传统产业规模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作为山东省出台的首个新材料产业专项规划,《规划》重点扶持的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三大方向中,“拉长产业链”成为核心关键词。
银白色的轻金属铝是传统材料,但在山东省邹平市,铝已经不是传统铝,科技的加入让其变成高附加值的易拉罐、高科技航空航天型材、轻薄精湛的医药封箔……邹平铝的“七十二般变化”,是山东新材料人向产业链要效益的典型尝试。
狠抓“三大件”,一个也不能少
密度只有铝合金2/3、钢铁2/9的镁材料的使用被认为是车身轻量化的方向之一。在攻克五大核心技术难题之后,世界第一辆镁合金轻量化电动客车在山东下线。以“镁”为卖点,这辆电动客车是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所的代表作,也是《规划》支持的重点方向之一。
对任何一项规划来说,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不抓,必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从新材料大省到新材料强省,哪些方向是决定性因素?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曾提出三大方向,即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
如今,这三大块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出现在《规划》中。
拥有特殊纳米结构和优异物理化学性能的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具备天然优势的山东,在石墨烯领域早有布局。比如青岛是全国天然石墨三大主产地之一,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且出产以工业价值最大的鳞片石墨为主。当下,青岛与济南、济宁三市的石墨烯产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是山东占据未来新材料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如何将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做强?《规划》提出,将产业链条延伸,向高端进军,提升附加值是重中之重。
同时,以“技术工艺复杂、军民共用”为特征的关键战略材料,《规划》提出要打造“山东品牌”;以量大面广、基础通用为显著特征的先进基础材料,《规划》提出对内提升技术档次,对外提升市场覆盖能力,以保持行业领先。
精准发力,实施五大专项工程
在新材料产业的群雄逐鹿中,谁能笑到最后?
《规划》给出的关键信息是产业链为王,得高端者得天下。但又如何确保产业链成型,产品走上高端?
《规划》提出将聚焦人才、企业、项目、园区四大关键要素,实施人才智力培育工程、项目创新示范工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特色集群壮大工程、质量标准提升工程等五大新材料专项工程,精准发力。
董火民认为:“这五项工程不是分割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五大工程系统贯通性比较强,突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人才、项目工程的实施获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通过企业工程实施,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通过集群和质量工程实施,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实现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设,经过企业申报、各市推荐、专家评审,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18年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其中,先进高分子材料入选企业20家,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0家,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各7家,前沿新材料和先进钢铁材料各2家,新材料相关服务1家,其他相关企业1家。
2018年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
新政加持,让新材料人有了更多期待。董火民的希望是,“希望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增强发展的紧迫感,瞄准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短板、痛点,集中高层次人才、发展政策、资本等优势资源,突出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拉长产业链,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创新体系,做大做强做优新材料产业”。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