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陶瓷原料的“白度”这样看


来源:陶瓷资讯

[导读]  陶瓷增白是陶瓷行业重要的生产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陶瓷原料白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中国粉体网讯  为了追求白度,陶瓷行业上下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人工成本高昂的人工拣选物料,存在环保危险的酸洗除铁,到投资巨大的高强磁除铁,甚至都开发出了生物除铁,想从根本上将陶瓷原料中的含色杂质铁及其化合物除掉,或者尽量降低其含量。在除铁实在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甚至有企业往配方里加入昂贵的硅酸锆类增白剂,可谓为了增白,使出了千方百计,绞掉了无数脑汁。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下白度在陶瓷原料上的概念。


当一束光线入射至物体表面时,可以同时发生镜面反射、漫反射、透射等光学现象。白度反应入射光在原料上的漫反射光线的强弱程度。因此,如果希望原料的白度高,就是希望原料烧的饼漫反射强,就体现在烧后的原料饼吸光弱、烧后透光率低以及烧后光泽度弱等。


原料的烧后饼吸光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原料本身的带色杂质。带色杂质吸收光线,导致白度下降。这是目前陶瓷原料增白的主攻方向。


另一方面,则是原料里面的有机物及其烧成过程影响。如果原料中带有有机物,尤其是高碳链长度即燃点高的有机物,如树根、煤炭之类的,而恰好原料又是泥类原料,这类原料颗粒度很细,打的饼在烧成过程中,空气很难在内部流通的,在建陶快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炭化黑心现象,导致原料的白度下降。


烧后透光率低,这个与原料的熔剂性元素含量以及原料矿物组成有关。毫无疑问,原料组成中的熔剂性元素含量越多,如锂、钾、钠、钙等,尤其是钠元素,那么烧后的原料饼的白度是越低的。


因为在烧后原料中形成了玻璃相,而玻璃相是透光的,导致光损失,这样降低了测试白度。有意思的是矿物组成,如果同等组成的原料,一个是天然原料,一个是配料出来的原料,尤其是往原料里面配的是难熔性原料如石英砂,笔者认为配的原料烧后白度和天然原料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主要原因是在烧成过程中,原料均匀混合度对烧成性能有一定影响所致。


光泽度及反射光强弱体现在原料烧的饼的表面平整度方面,也是与原料的组成和颗粒度有关。


一方面,原料组分中熔剂性元素越高,其中高折射率如BaO越多,打饼烧后,表面的平整度越好,那么漫反射就越强,体现白度降低。


另一方面,在产生玻璃相含量少的时候,原料的颗粒度对白度影响非常大。如果白色的物料含量高,同时物料非常细腻的话,那么烧的原料饼不单是表面的细原料颗粒对光线有漫反射现象,同时往内部的浅层原料颗粒也有一定的光线反射现象,当然,表面发射是白度提升的最佳方式,指望射入内部的光线再反射出来,是低概率事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白色物料的细腻程度决定就决定了物料的白度高低。如硅酸锆增白,我们往往看到,在烧结程度低,玻璃相少的情况下,硅酸锆越细,当作增白剂加入到原料中,增白的效果越强。但事情也有双面性,颗粒度越小,那么烧成玻璃相的趋势越大,如果变成了玻璃,非但没有了增白效果,反而是削弱了。


总的来说,在同样烧结程度情况下,白度的最大影响因素,还是体现在着色元素含量上。不过了解下原料杂质含量,颗粒度可能对白度的影响方向,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禾)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