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钟情高岭土的人——刘钦甫教授


来源:中国粉体网   土豆儿

[导读]  他的目光,穿过了“黑色黄金”的耀眼光芒,落在了曾作为煤矿废弃物的煤炭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土上。

中国粉体网讯  刘钦甫教授,现任中国非金属矿协会粘土矿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产资源与利用研究所所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地质系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粘土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其成果“纳米高岭土制备及其应用“课题于200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


越过光芒,锁定目光


煤炭,被喻为“黑色黄金”。 而他的目光,穿过了“黑色黄金”的耀眼光芒,落在了曾作为煤矿废弃物的煤炭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土上。


1993年,刘钦甫开始攻读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同年,在张鹏飞教授申请的有关高岭岩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刘钦甫作为骨干参与其中,于是“高岭岩”三个字再次让他眼前一亮,便对高岭岩的兴趣浓得再也化不开了。


1993年,成为了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分界点, 也让他成为了国内较早涉足煤系共伴生矿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学者。


一腔热情,回国心切


正所谓厚积薄发, 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纳米高岭土”技术的构思逐渐在刘钦甫的脑中萌芽,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先进的技术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利用访问中途回国的机会,刘钦甫将中国的煤系高岭土样本带到美国,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尝试制备纳米级高岭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结果让刘钦甫大为欣喜,中国的高岭土经过加工生产出“纳米高岭土”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刘钦甫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访问期还未结束就匆匆收拾行装,带着先进的高岭土加工技术和满腔热情回国,欲在纳米高岭土产业化研究上一试身手。


悉心研究 重在创新 


创新,是刘钦甫教授从事科研工作的一条重要准则。他非常崇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谋求理论创新和高层次的应用开发。


刘钦甫教授利用一些高吸附性矿物对选矿厂废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防治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刘钦甫教授已成功地研制出煤系煅烧高岭土的生产工艺,同时针对目前我国石油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以及传统的催化剂用高岭土日益枯竭的局面,他还计划致力于石油催化剂用于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努力将我国煤系高岭土的开发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勤勤恳恳,硕果累累


1)一种纳米高岭土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58192.4.发明人:刘钦甫.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4日。

 

2)一种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发明人:糜家铃,刘钦甫等.申请日期:2004.12.24.专利号:ZL200410101592.2  


3)具有补强和阻隔双重性能的高岭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发明人:刘钦甫,张玉德;申请日期:2008.11.4;申请号:200810172372.7  


4)一种保持高岭石晶形的煤系硬质高岭岩剥片方法.发明人:刘钦甫,程宏飞;申请日期:2009.12.29;申请号:200910265857.50


乐在其中,兴趣先行 


在刘钦甫还是学生时就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外人看来,学地质是很辛苦的,可是他却经常“玩”得兴趣盎然,觉得乐在其中。走上教师岗位之后,刘钦甫教授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他从不鼓励学生们在教室里闭门造车,而是经常带着他们走出校园,融入美丽的大自然,指导他们认识岩石矿物,体会地质的美妙之处,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变活了。


刘钦甫教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奋斗,他坦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做研究和考察。虽然异常忙碌,但在煤田地质学的自主创新道路上,他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做。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