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俞大鹏院士:做科学最重要的是觉得这东西好玩


来源:中国粉体网   粉体人

[导读]  他出身教育世家,对科学真知不断追求,成为县城走出的第一位研究生;他材料出身,兴趣使然让他结缘固体物理;他是国际上较早开展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

中国粉体网讯  俞大鹏: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59年3月出生于宁夏中卫市,籍贯宁夏中卫。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学位,1993年于法国南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研究领域


一、 功能纳米结构制备与纳米加工。

二、低维物理与纳米器件研究。

三、电子显微学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研究。


出身教育世家


俞大鹏院士出生于宁夏中卫的一个教育世家中。他的太爷爷、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俞院士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父亲的言传身教,即使在文革时期,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心思都不在学习和考大学上的时候,俞院士依然认认真真的坚持自学,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


1976年,俞院士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当起了保管。每日辛苦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复习功课。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俞院士考上了宁夏大学。但是俞院士的父亲对其寄予厚望,认为他能取的更好的成绩,于是在父亲的坚持下,俞院士放弃入读,来年再战。结果第二年,俞院士以中卫县探花的成绩如愿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1982年9月俞院士又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硕士,成为中卫县走出的第一位研究生。


结缘固体物理


俞院士从事科学研究最看中兴趣。他认为,做科学最重要的是觉得这东西好玩,有意思。大学期间俞院士学习的是无机材料系玻璃专业,研究的是玻璃、陶瓷等结构材料。但是长久的接触下来,俞院士对结构材料很大的感触和兴趣,并且渐渐地发现自己更喜欢光电磁等功能材料。意识到这一点,俞院士从研究生开始就慢慢的将研究方向向功能材料倾斜。


1989年10月至1993年11月俞院士在法国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攻读博士。“那里的物理背景很强,至少出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G.德热纳(Pierre G. de Gennes)获1991年诺贝尔奖;艾尔伯·费尔(Albert Fert)获2007年诺贝尔奖】,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便跟着感觉走上固体物理这条道路,一直研究到了现在。”俞院士介绍说。


深入纳米研究


1993年,俞院士回国后在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攻读博士后,这也为他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996年,俞院士到香港城市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开始研究硅纳米线,后来又回到北大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至今。


俞院士是国际上较早开展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他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的制备与关键材料科学问题的研究。率先发展了催化剂引导下制备硅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材料的可控技术,开启了国际半导体纳米线研究的新纪元,解决了纳米线材料的规模、可控制备难题;深入揭示了系列与尺寸和表面密切相关的纳米线材料特有的光电和力电耦合等新颖物理现象;系统发掘了纳米线材料的若干重大应用特性,发现了若干重要的纳米线器件效应,发明了系列纳米加工与精确操控技术。


除了做科研以外,俞院士还继承了教育世家的传统,承担着培养年轻人的教学任务。在教育中,俞院士也始终坚持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让俞院士倍感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受他的影响而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