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人生最艰难的大概也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努力着,然而郑水林教授却做到了!“我总感觉我跟老师这个职业有缘分。上大学之前做过小学和初中老师,大学毕业转了一圈后还是回到学校做老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再次踏上三尺讲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缘分或命运使然。”郑水林老师笑着说。
教书育人四十载,踏踏实实搞科研!教师这个职业平凡而又让人敬重!而郑老师在教师这个职位上已不知不觉走过四十个年头,下面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郑老师的世界。
走进非矿行业科研专家:郑水林教授
郑水林,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颗粒制备与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理事;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加工利用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兼专家组长;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塑料改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粉体技术》、《无机盐工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编委。
多年来,郑水林老师因其兢兢业业的科研态度,及其广博的学术知识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而倍受业界人士的支持和关注。
2015年4月29日,央视二套《消费主张》节目推出“家居换装正当时,硅藻泥里疑问多”专题,采访了潜心研究硅藻土材料30多年、承担了多项硅藻土材料国家课题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郑水林教授,为消费者揭示了硅藻泥净化空气的奥秘。
《消费主张》节目采访郑水林教授
2016年12月10日,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在北京成立,郑水林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郑水林教授介绍矿物材料分会筹备情况
郑老师履历简介:
1975年春天,高中毕业后的郑老师因社会环境问题无法参加高考,成为家乡一所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开启教学生涯。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努力备考,成为整个乡镇仅有的4名中榜生之一,开始了求学生涯。
1977年~1982年,就读于原武汉建材学院非金属矿(选矿)专业,伏案苦读,毕业后报考研究生。
1982年秋,荣幸地成刚成立的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招收的首届研究生。
1985年~2000年,在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及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97年晋升为教授)
1999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1年~2002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责任教授;
2002年~至今,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
悠悠四十载,教学是郑老师的工作,也是郑老师追求科研的平台!“来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我教学与科研生涯崭新的开始。”郑水林感激的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学科的优势地位、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与学术氛围为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桃李芬芳满天下 师生友谊地久长
从郑老师第一次踏上讲台,至今已有四十年之久,四十年岁月如昔,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努力坚守着实属不易,郑水林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书育人是我的事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们能在我这里收获到对他们未来事业发展和人生有益的果实,这样我也算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了!”郑水林分外认真地说。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2003年至今,郑老师累计培养了毕业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70多人;许多学生已成为我国矿物加工、特别非金属矿深加工和非金属矿物材料领域的学术和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多个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桃李芬芳满天下,师生友谊地久长!郑老师教书育人四十载,学生们都很敬重感激他,在郑老师办公室的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组泥塑人像。“这是2013年毕业的学生们特地定制的。左边是我和我的老伴,右边是他们。”郑水林笑着说:“其实我觉得不大像,但神似。”
心系科研,尽心尽力为祖国做贡献
每每谈到在教师岗位上的几十年时光,郑水林总会笑着说到:“我做的这些不算什么,总有人问我科研的路那么难走,是什么让我‘撑’到今天,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并没有把科研当做负担,所以也从不感到厌倦和苦恼。”
郑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非金属矿深加工、非金属矿物材料、表面改性与复合、非金属矿选矿、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矿物材料等。
而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文)中明确要求:要以石墨、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在矿物均化、提纯、超细磨粉、分级级配、表面改性等方面攻关力度,大力发展基于非金属矿物,用于节能防火、填充涂敷、环保治理、储能保温的矿物功能材料。
直至今日,郑水林教授在科研工作方面成就突出。多年来,公开出版学术和技术专著10本。累积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及学术会议上用中、英文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负责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9项通过省部级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科研工作一直处于我国非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物材料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前沿。
(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
附录:
郑老师的发明专利:
1、用蛋白土及硅藻土制备白碳黑工艺(第一发明人;已获发明专利证书:ZL95102423X)
2、煤系硬质高岭石磁种法除铁钛工艺(第一发明人;已获发明专利证书:ZL96109831.7)
3、超细电气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第一发明人;申请号:02134181.8)
4、用硅藻土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第一发明人;申请号:02156764.6)
5、电气石粉体的表面TiO2包覆改性增白方法(第一发明人;申请号:02156763.8)
6、一种石棉尾矿综合利用的方法(第一发明人;申请号:03157398.3)
7、一种石棉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第一发明人;申请号:200410042575.6)
郑老师的著作:
1、《超细粉碎原理、工艺设备及应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5) 独撰
2、《粉体表面改性》(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12)独撰
3、《非金属矿加工技术与设备》(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6)第一作者
4、《超细粉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5,2001.9第二次印刷) 独撰
5、《超细粉碎工艺设计与设备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9) 第一作者
6、《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独撰
7、《粉体表面改性(第二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8;2004.3第二次印刷) 独撰
8、《粉体技术手册》(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副主编
9、《超微粉体加工技术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独撰
10、《非金属矿加工技术与应用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4)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