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探得西南印度洋长白山海区存在大面积碳酸盐岩分布


来源:新华社

中国粉体网讯  “向阳红09”船1月5日电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4日在位于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的长白山作业海区下潜,确认这片区域的海底有大面积碳酸盐岩分布,并观测到类似烟囱体的碳酸盐岩,这让科学家非常兴奋。在这些专业词汇背后,科学家的兴奋点在哪里呢?

    碳酸盐岩是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岩石总称,它具有多重空隙,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可通过碳酸盐沉积、海底冷泉或热液活动形成。

    从地貌上看,洋中脊是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脉。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发生分离的区域。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是地热的排泄口,那里的火山地震活动十分活跃。

    据随船科学家介绍,此前海底热液形成的碳酸盐岩仅在著名的“失落之城”热液区发现过。这个热液区位于北大西洋洋中脊,是一个低温、碱性的碳酸盐热液系统,其特殊的热源机制、循环过程和生态系统成为近年来洋中脊研究的热点。

    西南印度洋长白山作业海区的大面积碳酸盐岩同样分布在热液活跃的大洋中脊,那里有作为热液喷口标志的类似烟囱体的构造。这片分布在大洋中脊的碳酸盐岩是否确由热液活动形成,是中国科学家正在破解的谜团。

    在“蛟龙”号当日下潜中,采集到了碳酸盐岩等岩石样本共48.5公斤,近底水样8升,以及海百合、珊瑚和藤壶等生物。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样本,逐步了解这片海底的构造成因。

    据中国科研人员介绍,由于大洋中脊的特殊构造和岩浆等活动,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的海水渗入洋壳,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推荐1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