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橡胶资源利用分析


来源:

标签废橡胶
废橡胶过去一直被视作黑色污染源,其利用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加强引导,我国废橡胶资源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国废橡胶产生量约195万吨,其中利用废橡胶生产再生胶111.5万吨、胶粉15.1万吨,利用旧轮胎翻新折算利用废橡胶7万吨,总计利用率为68%,且不包括无法统计的废橡胶直接利用部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还未出现废轮胎堆积如山的现象,相反,由于一些地区废橡胶利用企业发展较快,已出现了资源紧缺局面。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橡胶消耗总量最多的国家,废橡胶产生量也同步增长,这给废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要提高废橡胶资源利用率,使我国利用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要面对每年废橡胶新的增长量。如年废橡胶增长量按8%计,则2004年废橡胶产生量约220万吨(不包括橡胶制品出口部分所产生的废橡胶量)。按利用率提高2%计,则2004年废橡胶利用量将达到150万吨。

     废橡胶资源包括废轮胎制品、废非轮胎橡胶制品及橡胶制品生产企业产生的废品或边角料。近几年来,我国废橡胶资源利用呈如下特点:

     生产再生胶仍是我国废橡胶利用的主要途径 其利用量占总利用量的80%以上,胶粉(粒)占7%左右。这是因为再生胶可直接替代橡胶,在橡胶制品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可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动态脱硫等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使再生胶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金投入不多,投资回收期较短,技术难度不大;我国斜交胎产量仍占相当比例,为再生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而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50%左右的废橡胶作为热能利用,胶粉(粒)或再生胶占利用量的20%-25%。

     产品深加工及应用、出口等方面有所突破 近来年,一批有生产规模的企业通过对再生胶、胶粉深加工,生产附加值高的胶板、胶垫、胶砖等产品,走出了一条提高经济效益之路,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同时,我国废橡胶利用行业出口也出现良好开端,出口产品包括丁基再生胶、胶粉、深加工产品和生产设备等。如浙江绍兴金龙集团从回收废轮胎入手,每年翻新各类轮胎6000条;不能翻新的废轮胎生产再生胶或胶粒,年产量达8000吨;将再生胶加工成各种胶板、胶粒加工成彩色地砖,年产18万平方米,并出口国外,年可盈利200多万元。河北任丘京东橡胶有限公司年产再生胶3万吨,利用再生胶生产系列彩色或条纹防滑胶板4万平方米,产品全部出口。江西国燕、江苏万丰年产再生胶都是6000多吨,他们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效益最好,利用再生胶适时新建轮胎垫带厂,年创利润200万元。

     废橡胶利用呈区域集中发展趋势

     一些地区近年已形成了废旧橡胶回收加工中心和再生胶生产基地。如山西省以平遥为中心,包括汾阳等地,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人员有5000余人,生产企业有50多家,年产再生胶20万吨以上,并带动了配套机械加工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靠近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废橡胶资源产生量集中;橡胶制品生产企业集中;交通运输方便;地方政府对废橡胶利用企业给予优惠政策;能源价格便宜等。从全国看,废橡胶利用主要集中在山西、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以上6个省的利用量占全国利用量的60%以上。

     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企业 这批企业集研发、推广为一体,形成了原料回收、初加工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其中,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有60家,1万吨以上的有19家。江苏南通回力橡胶集团公司和河北任丘京东橡胶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再生胶年产量已超过3万吨。

     废橡胶利用新技术又有新进展中国在废橡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常温粉碎精细胶粉技术和设备、子午胎破碎技术和设备、动态脱硫法生产再生胶尾气治理技术、废丁基胶高温连续再生技术、胶粉在高等级公路应用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已推广应用。

     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有利于废橡胶利用企业的回收利用体系随着回收行业的放开,目前废橡胶回收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废橡胶利用企业直接回收橡胶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和废品,占回收总量的9%;二是由个体户收购废橡胶后,卖给个体收购点,经简单加工后销给废橡胶利用企业,占回收总量的84%;再生资源公司回收量占总量的7%。个体回收这支庞大的深入到社会各方面的队伍,已成为废旧回收行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我国废橡胶资源利用有十分有利的条件。随着橡胶工业及建材、道路建设发展,将大量需要价廉质优的废橡胶产品。因此,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废橡胶利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前途。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