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磷矿价值浅析


来源:农资导报

[导读]  磷是重要的、难以再生的矿产资源,磷矿一经开采利用,所含磷随着各种下游加工产品的消费领域分散到自然界中。

中国粉体网3月31日讯  磷是重要的、难以再生的矿产资源,磷矿一经开采利用,所含磷随着各种下游加工产品的消费领域分散到自然界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鲁如坤认为,在南方高产田块中,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轻质水稻中高于20mg/kg,质地较粘的水稻土中高于40mg/kg,会形成水体磷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2000年广东、广西、海南土壤中含有效磷已达到29.1mg/kg。流失至水体部分的磷,需经过漫长的途径,沉积于海底,再经地壳变迁,历经数亿年才可能重新成磷矿,那时人类早已不存在了。因此,对人类而言,可以认为磷矿石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尽管从废水、污泥、河川入海口可少量回收称为“人造磷矿”的磷,但其循环量不及使用量的1/10,因而,磷矿又具有不可循环利用性。

  地壳中磷的含量为0.08%~0.12%,2012年世界所查明的、能称之为磷资源的矿石为2900亿吨。磷矿已开采100多年,估计还能开采300~400年。2010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上,中、德、日、英、美5国化学会,将磷矿资源列为需要保护的稀缺天然资源、许多国家将磷矿资源列为战略资源,我国国土资源部也将磷矿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矿产资源。

  据估计,地壳中分布的磷资源,由海相沉积的磷块岩约占80%,由岩浆凝固的火成岩磷灰石约占约15%。磷铁(铝)矿约占3%,含稀土的独居石约1%,其他占1%;我国磷矿类型中,沉积型磷块岩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5%。由于地壳变化,沉积型磷块岩被埋入地壳下层,在热、压的作用下形成变质磷灰岩约占3%,火成岩磷灰石约占12%。

  2012年我国磷资源矿石量为200.7亿吨,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但集中在云南、湖北、贵州、四川、湖南5省的磷资源矿石量约150亿吨,占全国磷资源矿石总量的75%。变质磷灰岩、磷灰石散见在我国北部、东部。我国磷资源的平均品位17%P2O5,折纯量约34亿吨P2O5。

  我国的磷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海相沉积型磷块岩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地区。我国主要磷矿带形成于距今6亿~7亿年前的远古代震旦晚期及早寒武期。那时,我国长江流域为扬子古海,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浅海繁殖有大量蓝、绿海藻类,它们以海水中的磷为养料,在1亿年内沉积了超过160亿吨的磷块岩。


  按2007年磷矿资源量数据:含P2O5大于30%的富磷矿占9.4%;含P2O520%~30%的中品位磷矿占27.5%,含P2O510%~20%的低品位磷矿占46.5%,含P2O52%~10%的边界品位磷矿占16.6%。中低品位及边界品位磷矿占磷资源总量的90%。高品位磷矿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3省,3省磷矿平均品位含P2O522.3%。据报道,2012年含P2O530%以上的富矿资源只有2.29亿吨了。若要加工成高浓度磷复肥(磷铵、重钙、硝酸磷肥)就必须将中、低品位磷矿通过选矿富集至含P2O530%的商品磷矿。因此,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认为,磷矿石的可持续利用将向分类、分级开采,分类、分级利用的方向发展。加大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是国内磷矿适应磷肥、磷化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选矿难度大我国80%以上的磷矿成矿年代久、埋藏深、矿石胶结致密,含磷微粒与泥沙、钙(镁)质介壳类生物残体,嵌布紧密,增加了选矿难度,造成选矿成本较高。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认为,要加强中低品位磷矿富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直接生产磷酸、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直接生产含钙、镁、硅、硫的磷肥品种,以及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开发。

  我国磷矿埋藏深,而且75%以上为倾斜——缓倾斜、薄——中厚矿体,无论是将顶板剥离后的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都较困难,造成磷矿开采损失率高和开采回采率低,采出矿石含磷的贫化率高。根据不同资料来源,我国磷矿开采平均回收率51%~60.8%,即开采过程损失率达40%~49%。与世界主要产磷国95%~98%的回收率相比,差距较大。我国只有占磷矿山总量20%的大中型磷矿回收率可达75%~95%。开采回收率低,意味生产一定量的商品磷矿要减少更多的磷矿资源量。

推荐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