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与现代生产力范畴


来源: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全球问题”提出的新发展观。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理论根据。生产力不仅是开发、利用自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且是保护、修复自然、协调向自然索取与馈赠平衡的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新生产力观,是对以“征服、改造自然”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力观的消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生产的劳动对象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对知识再认识,进行编码、软件开发、创造出知识产品是“知识生产力”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由“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新生产力,是对劳动对象只是自然,生产力只是物质生产力观点的突破。

  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是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的底蕴。从存在论角度,它们是现代生产力的新内容;从实践论角度,它们是现代生产力范畴的理论基础;准确地概括、反映时代精神的生产力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我们认为:生产力是以人为主体解决同客体矛盾,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实践力,是“为我关系”与“为他关系”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概念,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生产力目的性。生产力是在主体需要向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中生成的,主客体的矛盾表现为主体需要的无限性与客体资源有限性、稀缺性的矛盾。生产力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目的是求生存、求发展,使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主客体之间的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主体的目的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性,而不能把非理智的需要强加于客体。这种价值取向区别于“以物为本”、财富至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生产力观。

  第二、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客体不是单纯的自然。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和精神客体。人类开发、利用物质客体,生产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人类开发、利用精神客体,生产知识产品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的需要。实现主体在物质、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的最高价值追求。传统生产力以自然为劳动对象,表现的只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物质生活方面,人类的知识生产以及知识生产力的特点无法体现,带有局限性。

  第三、“为我关系”与“为他关系”的统一是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为我关系”是指主体需要和利益;生产力的各种要素都是从属于人并为了人的,无不与人及其实践活动内在关联,社会历史过程是客体对主体说来的生成过程;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客体自然是人的对象性存在,“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着的”,“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这就是说客体对主体具有生存价值、环境价值、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他关系”是指主体对客体开发、利用、保护的协同关系,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善是对外部现实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和外部现实性。”人的实践力要接受自然资源、环境响应的临界约束。从生产力发展史来看,人类经历了“自然中心主义”的依附论——人作为“为他的存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异化于客体来同化自然力;“人类中心主义”的征服论——把“为我关系”推向极端,以主宰者的胜利对自然进行征服,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两个阶段都是生产力的异化,都不能正确解决主客体之间的矛盾。以“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统一为基础的生产力协同论,是对“依附论”、“征服论”的扬弃,它要求:以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以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以保护自然的方式取代破坏自然的掠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进步由反生态性向生态文明转变。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形成绿色科技为主导的生产技术,全面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把生态系统知识与经济、社会、科技知识系统并列,将开创出以人——自然——科学技术协调发展的人类新文明。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意味着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但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相耦合的新生产力观,决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大国,又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正确模式,而且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过辉煌的篇章,也一定能够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