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贵州高科技“黑马”跃入世界IT行业:南方汇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英寸微硬盘批量生产成功。这项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备受关注,到2003年9月,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订单已超过60万个。
此前,日本京瓷公司与振华科技公司合资在贵阳组建CDMA手机生产线,2002年3月投产后,当年就实现产值6亿元。而贵州航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已跃居国内同行业第5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搭建知识经济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大决策。资料显示,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将定位于国际高新技术,并依靠创投资金、自主知识产权经营和人才激励机制,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核心技术随资本、股权漂移,以带动相关企业的相对聚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
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为贵州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勾勒了以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工程3个产业为发展方向的蓝图。其中,信息产业以微硬盘产业为主要突破口,逐步形成微硬盘、光电芯片、数码电视核心技术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以苏西(中国)铜箔公司的铜箔项目为主要突破口,突出发展新材料科技工业与纳米应用新物质技术结合的新材料;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向则以生物医学核心技术与生物农业核心技术为主体。 由政策、项目、金融、人才四大体系支撑的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
从1999年开始,贵州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年来,全省共安排实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72个,有力地带动了社会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投入。 振华集团是国内研发和生产表面贴装元器件和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的知名企业,该集团的产品不仅为长虹、华为、上海贝尔、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选用,还销往欧美及东南亚。
继南方汇通生产1英寸微硬盘之后,被称为次世代存储核心产品的1.8英寸微硬盘的项目也在贵州省启动。由贵州茅台集团和山东兖矿集团担任主要股东的贵州世华数码,预计2004年将生产266万个1.8英寸微硬盘,3年内将达到2000万个的生产能力。
省科技厅负责人认为,工程聚合物、纳米粉体、有色金属合金、微电子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我省正逐步形成产业,以贵州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威门药业、新天药业以及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也正在形成产业群体。
2002年,贵州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2003年1至8月,全省新产品产值比2002年同期提高34.4%。这表明,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正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此前,日本京瓷公司与振华科技公司合资在贵阳组建CDMA手机生产线,2002年3月投产后,当年就实现产值6亿元。而贵州航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已跃居国内同行业第5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搭建知识经济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大决策。资料显示,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将定位于国际高新技术,并依靠创投资金、自主知识产权经营和人才激励机制,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核心技术随资本、股权漂移,以带动相关企业的相对聚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
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为贵州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勾勒了以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工程3个产业为发展方向的蓝图。其中,信息产业以微硬盘产业为主要突破口,逐步形成微硬盘、光电芯片、数码电视核心技术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以苏西(中国)铜箔公司的铜箔项目为主要突破口,突出发展新材料科技工业与纳米应用新物质技术结合的新材料;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向则以生物医学核心技术与生物农业核心技术为主体。 由政策、项目、金融、人才四大体系支撑的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
从1999年开始,贵州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年来,全省共安排实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72个,有力地带动了社会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投入。 振华集团是国内研发和生产表面贴装元器件和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的知名企业,该集团的产品不仅为长虹、华为、上海贝尔、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选用,还销往欧美及东南亚。
继南方汇通生产1英寸微硬盘之后,被称为次世代存储核心产品的1.8英寸微硬盘的项目也在贵州省启动。由贵州茅台集团和山东兖矿集团担任主要股东的贵州世华数码,预计2004年将生产266万个1.8英寸微硬盘,3年内将达到2000万个的生产能力。
省科技厅负责人认为,工程聚合物、纳米粉体、有色金属合金、微电子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我省正逐步形成产业,以贵州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威门药业、新天药业以及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也正在形成产业群体。
2002年,贵州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2003年1至8月,全省新产品产值比2002年同期提高34.4%。这表明,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正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