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珍稀高岭土 八方闻名兴瓷都


来源:经济日报

高岭,是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镇青山深处的一座村庄;高岭土,是国际粘土矿物学的专用术语、世界制瓷黏土的通用名称,也是惟一一个以我国地名命名的世界通用矿物。

  据高岭《何氏族谱》记载,南宋时期,高岭村村民何召一首先发现了高岭土。瓷石加高岭土这种配方瓷胎料的使用,使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在质量和工艺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中叶至清乾隆后期,高岭一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原料生产中心。

  从南宋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高岭土开采历经800年,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高岭,高岭土矿残体、古尾矿堆、古采坑、古洗选池、运矿古道、古码头等遗迹,系统地反映了当时高岭土采、选、运、销的盛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高岭古矿山治理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在治理中保护和开发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2008年11月15日,景德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高岭开始走向全新的历史时期。

  一座矿山提升瓷器品质

  高岭村就在高岭山上。通过狭小而周边植被茂密的水口亭,看到较开阔和平坦的高岭山间盆地,盆地中的村落便是高岭古村。高岭村历史悠久,有记载历史可追溯到五代时期,村内至今仍保存有不少清代建筑,其中包括雕刻精美的大型古建筑。

  “高岭土纯度高,最好的高岭土老话叫‘猴子油’,一担土,4两砂,也就是说采100斤土才有不到1斤的尾砂。高岭土最多的时候年产多少已经不知道,但是现在能看到的尾砂有4大片,一片就是一座山。”高岭村委会副主任戴伟村介绍说。

  采土和泥,是制瓷的首要工序。景德镇人形象地把瓷石比喻作陶瓷的“肌肉”,而高岭土则是“筋骨”。高岭土发现之前,陶瓷仅以瓷石加工烧制而成,成器率很低。高岭土氧化铝含量高,耐火度在1700摄氏度以上,将高岭土与瓷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二元配方”制胎法,极大增强了泥坯的可塑性、黏结性、烧结性及烧制后的洁白程度,部分瓷胎的物理性能甚至高于现代优质硬质瓷的技术指标。

  1712年,这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被传播到国外,法国人昂特雷克莱向欧洲披露了高岭土制瓷的“秘密”,从此,“二元配方”制胎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制瓷原料与工艺的进步。1869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到高岭,此后,他在著作中对高岭土作了详细介绍,并用“高岭”的音译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Kaolin,高岭土从此也成为世界制瓷黏土的通用名称。

  如今,高岭村的经济早已由高岭土开采业向农林业转型。这里大规模的矿床开采始于明万历中期,来自都昌、婺源等地的矿工云集于此,矿洞、矿槽纵横,淘洗池遍布,尾砂堆比比皆是。因矿产资源逐渐衰竭,高岭土产量不继,到清光绪年间高岭土矿的大规模开采活动已基本停止,小规模的开采活动则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

  “高岭采土,东埠运土”。高岭土在高岭山中就地淘洗,按1斤半一个的规格制成 子后,沿高岭古道运送到高岭山下的东埠村,然后从水路运往景德镇,运土船顺水航行3天方可到达镇区。依靠繁忙的东埠高岭土码头和徽饶古道,东埠成为旧时高岭土水陆中转站、繁华的商业中心。

  89岁的许伍科从12岁开始到东埠撑船,这位老船工回忆道,“一条船能装5000斤,一个人管一条船,吃住都在船上。水浅的地方站在水里拖船,水深的地方爬到船上去。除了装高岭土,有时候还装运窑柴、瓷土。”

  高岭土的船运和开采一样是垄断经营,“婺源人有50多条船,都昌人的船更多。”许伍科说。都昌人和婺源人在这里从事运土业,他们组成船会,负责高岭土装卸和船运,兼修造船只、修缮码头和桥梁。

  今天的东埠村,青石板古道上运送高岭土的独轮车常年磨成的凹痕清晰可见。东埠商业街全长500米,位于东埠村的徽饶古商道旁,紧靠东埠码头,有几十家古店铺分布,过去多由徽商来此经营,许多店铺的店号至今仍依稀可见。

  一个公园放射陶瓷文化

  从小在东埠村长大的吴镇,如今是高岭———瑶里风景名胜管理局的办公室主任。对于这个学旅游专业的28岁的年轻人来说,高岭国家矿山公园是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一般的矿山公园”。

  “我实地去看过许多矿山公园,觉得高岭很有优势。首先是自然生态非常好,植被已经恢复,依山傍水,景观很美,此外,我们保存了山上大量的古矿遗址,古村落、古码头没有变化。高岭要把文化底蕴放射出来,吸引全世界做陶瓷的、对陶瓷感兴趣的人。”吴镇对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的未来充满期待。

  的确,高岭的生态系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自然恢复,高岭山上植被茂密,林内泉水淙淙,环境清幽,古樟等名贵树木丰富,多种动物在此栖息。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内的高岭土品质、露天开采和淘洗规模、成矿母岩多样性、矿业资源的完整性,以及保存完好的古代矿业码头群和商业街,均具极高品质,世所少见。作为已实地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开采高岭土的地方,这里蕴含的陶瓷文化价值更是世界独有的。

  “高岭虽有突出的品牌价值,但尚未转为竞争优势。高岭的品牌远未为国人所知,就连不少地质工作者也只知高岭土,而不知高岭。”浮梁县委常委、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吴建旺说,高岭所在的瑶里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瑶里是釉果的重要产地,保存有绕南龙窑等众多古代民窑,高岭和瑶里的景观资源都是围绕陶瓷文化的主题,深度挖掘陶瓷文化内涵,打造好高岭这个独一无二的矿山公园,意义重大。

  正是为了凸显文化内涵,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的建设有别于其他矿山公园的博物馆,博物馆不是大气的现代建筑,而是利用千年东埠商业古街上的老民居改建而成。这里重点介绍了高岭的历史地位、地质概况、二元配方、高岭———景德镇的瓷业辉煌、高岭与欧美国家的陶瓷文化渊源等,集中展示了原生高岭土、尾砂、矿灯等古代采矿用具、古代矿业场景模拟、景德镇历代瓷器标本等内容。

  进一步挖掘、放射陶瓷文化内涵,瑶里镇对高岭的下一步发展有许多想法:在高岭打造一个“陶艺村”,吸引陶艺家进入,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建设手工作坊,恢复景德镇传统制瓷的72道工序;在高岭建设鉴赏古瓷的基地……

  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的另一特殊性在于矿业遗迹区与居民生活区重叠,古矿址、古商埠、古村落既是历史文化遗址,又是高岭村和东埠村居民日常起居、生活、生产的活动空间,今后还将面临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存在着旅游开发、居民生活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制定合理的矿山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兼顾各种效益和各方利益,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对于高岭村党支部书记汪水根来说,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的建成,意味着这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在高岭土开采的高峰期,这里的居民依托采矿种菜、卖米、发展第三产业,随着高岭土的停采,高岭村目前265户1064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茶叶和毛竹。

  “建矿山公园以后,路好了,我们村民进出更方便了,环境卫生更好了。以后矿山公园的旅游搞起来了,我们把山地管好,发展好茶油的同时,可以发展农家乐。”汪水根笑着说,先要把村里的老房子保护起来,至少有几十栋呢!

  一山尾砂见证瓷都辉煌

  走进今天的高岭山,不少尚未硬化的道路上仍仿佛覆盖着厚厚的白砂,这就是满山遍布的尾砂。

  高岭土尾砂中含有晶莹明亮的白云母,在阳光下会闪闪发亮,曾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青山浮白雪”、“玉带绕青山”。根据反复调查和推算,高岭山4个开采地段上,尾砂堆积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量750多万吨,堆积厚度最小5米,最大的近30米。从尾砂的堆积量中可以想象,高岭为景德镇辉煌的瓷业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保证。

   经过上百年的自然生态恢复,高岭古矿山已由采矿鼎盛期处处是尾砂的景象,演变成了今天“绿树拥山花”的秀美山水园,连几百万吨的尾砂堆上也长满了植被。

  尽管大部分尾砂堆现在都已经被茂密的植被覆盖,但部分公路边,由于修建公路和当地村民挖沙建房等原因,仍有一些尾砂堆局部暴露,地表没有植被覆盖。“一旦持续降雨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另外,在上世纪60年代的开采,遗留下来一个小型尾砂堆也处于裸露状态。”景德镇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朱晓琴说,为解决这一问题,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过程中,针对尾砂堆建设了尾砂挡墙和排水沟;对流入东埠河道的尾砂进行了清淤处理,并建设了防洪堤。

  古矿遗址的保护则是高岭古矿治理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几百年的矿山开采留下了大量采矿遗迹,由于长时期缺乏管理,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同时给地质环境带来重要的影响。整个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产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十分复杂,尚需进一步查明。

  今年60岁的黄太湖,自小就在山上砍柴,对高岭山上古矿遗迹十分熟悉。“山上到处是采矿的遗迹,我找到好几个大槽,除了露天的矿槽,还发现了淘洗池,还有硐采的矿洞。”黄太湖还曾在高岭山上发现了留有支撑的独特矿洞,“洞很大很深,有100多米,洞中有洞。挖到一定程度不挖了留着作支撑,再继续从别的方向挖。”

  高岭土以露天开采为主,17至18世纪为高岭开采露天矿的鼎盛时期,共有汪家大槽、冯家大槽等4处大型露天采矿遗址。有的遗址直径不下于500米,深度不低于50米,规模极大,因年代久远,遗址林木茂密,现在看起来就像山间的洼地。

  硐采并不是高岭采矿的主要方式。自乾隆五十九年后,高岭山的大型露天矿枯竭,大规模采矿活动结束,只有采取小型矿洞开采的方式。这种开采主要是从高岭土出露处沿小型矿脉掘进,方式较简易。高岭古矿洞总数目前仍然不明,据前人估计,有100余个。

  为减少运输量,高岭土常就山选矿。已经发现的遗址一般包括3个淘洗池,其一为粗矿储池,设闸板,溪水自水槽入池,将高岭土中所含杂质沉淀。其二为搅拌池,土浆经闸板上部流入其中,加以搅拌。其三为沉淀池,将清水放掉,待淀积的高岭土稍干,即取出制成 子。因矿区缺少洗选所需平地,常将淘洗池减至1到2个。(鲍晓倩,廖国良)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