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尽管2007年,国内兴起多晶硅建设热潮时,投资者也预测到了产能扩张会结束多晶硅的暴利时代,但始料未及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下,行业泡沫提前破灭。随着技术壁垒被国内多家企业突破,大量产能集中释放,多晶硅行业正迎来自由竞争时代。
卖方市场正变身买方市场
去年年末至今,多晶硅项目投产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去年11月底,江苏顺大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12月底江苏阳光一期1500吨项目、南玻A一期项目1500吨生产线分别正式投产;江苏中能13500吨生产线全部投产。
根据各种公开数据核算,目前国内规划建设的多晶硅产能高达8.8万吨,在建产能4万吨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产能是太阳能级多晶硅。此外,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等国际大厂也在不断扩大产能。预计2009年-2010年,除中国以外,全球多晶硅年产量分别为2.8万吨、5.1万吨。
与此同时,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油价下跌、金融危机以及实体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光伏产业增长放缓。2009年一季度,作为多晶硅主要终端产品的光伏组件因市场低迷,出厂价相对2008年同期已经下滑了约30%。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范围对太阳能行业进行补贴,但考虑到国内太阳能市场启动需要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内太阳能光电建筑市场填补国际市场低迷尚有较大缺口等因素,多晶硅下游需求低迷的局面很难得到大幅改善。只要国外的经济形势未见转机,全球多晶硅市场规模就不可能像往年一样高速增长。
这是今年国内多晶硅市场最大的变化,也正是对多晶硅“卖方市场变身买方市场”的最好诠释。
价格持续走低将带动行业洗牌
多晶硅供需失衡下的价格下行从2008年11月份就已经开始,长城证券、中投证券等多家机构均认为,国内多家多晶硅公司的技术突破已将整个行业带入了自由竞争时代。多晶硅行业在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低迷的双面夹击下,供需失衡会进一步加剧。
江苏中能是国内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早在2008年上半年,江苏中能就认为,多晶硅的大规模投产必然超过需求增速而导致价格下跌。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参与其中的企业都对多晶硅行业进行过一定的调研,不可能不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之所以一直坚持,一方面是抢在价格下跌之前抢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长期看好,坚信以技术和成本优势能成为竞争中的领跑者。
“买方市场与自由竞争条件下,多晶硅行业进入薄利时代是必然趋势。从暴利到薄利的转变已然进行,这必然会带动行业洗牌。”吕锦标说,“考虑光伏下游产业面临的严峻局面,我们江苏中能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料提供商,已经大幅调低了长单价格,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多晶硅企业进入薄利时代。”
据了解,2008年上半年之前,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只要产品合格,即使规模再小、成本再高,都能大量赢利。金融危机下,多晶硅行业供需关系的逆转提前出现打乱了很多投资者的脚步,一些规划中的多晶硅项目已经放缓,一些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的项目已被取消。
“技术与规模”双拥者为王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国内多晶硅行业中“技术”是决定成本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今明两年内肯定将上演激烈的价格战,届时谁同时拥有技术与规模的优势将无疑占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国多晶硅生产工艺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生产厂家达20余家,但因技术和工艺不过关,这些企业均存在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在当前的多晶硅生产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后起之秀,原有的20多家生产厂家中仅剩峨眉山半导体厂与洛阳中硅、新光硅业是从中保留或变身而成。
目前,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有三种,分别为西门子改良工艺法、硅烷法、流化床法,我国的多晶硅公司均采用西门子改良工艺。西门子改良法又称三氯氢硅还原法,是否闭环生产是决定该工艺能耗高低和原料利用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介绍,西门子改良法千吨级以下生产线一般没有投入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达不到闭环生产和循环利用物料,环境排放不过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卖方市场正变身买方市场
去年年末至今,多晶硅项目投产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去年11月底,江苏顺大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12月底江苏阳光一期1500吨项目、南玻A一期项目1500吨生产线分别正式投产;江苏中能13500吨生产线全部投产。
根据各种公开数据核算,目前国内规划建设的多晶硅产能高达8.8万吨,在建产能4万吨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产能是太阳能级多晶硅。此外,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等国际大厂也在不断扩大产能。预计2009年-2010年,除中国以外,全球多晶硅年产量分别为2.8万吨、5.1万吨。
与此同时,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油价下跌、金融危机以及实体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光伏产业增长放缓。2009年一季度,作为多晶硅主要终端产品的光伏组件因市场低迷,出厂价相对2008年同期已经下滑了约30%。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范围对太阳能行业进行补贴,但考虑到国内太阳能市场启动需要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内太阳能光电建筑市场填补国际市场低迷尚有较大缺口等因素,多晶硅下游需求低迷的局面很难得到大幅改善。只要国外的经济形势未见转机,全球多晶硅市场规模就不可能像往年一样高速增长。
这是今年国内多晶硅市场最大的变化,也正是对多晶硅“卖方市场变身买方市场”的最好诠释。
价格持续走低将带动行业洗牌
多晶硅供需失衡下的价格下行从2008年11月份就已经开始,长城证券、中投证券等多家机构均认为,国内多家多晶硅公司的技术突破已将整个行业带入了自由竞争时代。多晶硅行业在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低迷的双面夹击下,供需失衡会进一步加剧。
江苏中能是国内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早在2008年上半年,江苏中能就认为,多晶硅的大规模投产必然超过需求增速而导致价格下跌。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参与其中的企业都对多晶硅行业进行过一定的调研,不可能不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之所以一直坚持,一方面是抢在价格下跌之前抢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长期看好,坚信以技术和成本优势能成为竞争中的领跑者。
“买方市场与自由竞争条件下,多晶硅行业进入薄利时代是必然趋势。从暴利到薄利的转变已然进行,这必然会带动行业洗牌。”吕锦标说,“考虑光伏下游产业面临的严峻局面,我们江苏中能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料提供商,已经大幅调低了长单价格,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多晶硅企业进入薄利时代。”
据了解,2008年上半年之前,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只要产品合格,即使规模再小、成本再高,都能大量赢利。金融危机下,多晶硅行业供需关系的逆转提前出现打乱了很多投资者的脚步,一些规划中的多晶硅项目已经放缓,一些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的项目已被取消。
“技术与规模”双拥者为王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国内多晶硅行业中“技术”是决定成本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今明两年内肯定将上演激烈的价格战,届时谁同时拥有技术与规模的优势将无疑占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国多晶硅生产工艺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生产厂家达20余家,但因技术和工艺不过关,这些企业均存在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在当前的多晶硅生产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后起之秀,原有的20多家生产厂家中仅剩峨眉山半导体厂与洛阳中硅、新光硅业是从中保留或变身而成。
目前,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有三种,分别为西门子改良工艺法、硅烷法、流化床法,我国的多晶硅公司均采用西门子改良工艺。西门子改良法又称三氯氢硅还原法,是否闭环生产是决定该工艺能耗高低和原料利用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介绍,西门子改良法千吨级以下生产线一般没有投入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达不到闭环生产和循环利用物料,环境排放不过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