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立泉:中国锂电突围从宁德时代开始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粉体网讯



陈立泉,1940年3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固体离子学和能源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是我国锂电池方向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并提名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向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发起冲击。


中国锂电池之父


1976年,陈立泉远赴德国马普协会固体所进修。在德国,他第一次接触到可以做锂电池的超离子导体材料,从此与锂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是生长晶体,与电池完全不搭界。


1976年,陈立泉向中科院申请转攻研究方向,中科院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他花了5个月完成了导师交给他的生长晶体研究任务,马上转去做超离子导体研究。这一转就是30余载。陈立泉笑着对记者说:“我这个锂电池梦一做就是大半辈子。”


1978年8月,陈立泉回国,相继在物理所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固态离子学实验室,组织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固体离子学讨论会、成立了中国固态离子学学会。他培养了黄学杰、李泓、曾毓群等在中国锂电池行业担当中流砥柱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陈立泉倡导并牵头中国科学院“六·五(1981-1985年)”锂离子导体重大项目、“七·五(1986-1990年)”固态锂电池重大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块固态锂电池


1988年,我国第一块固态锂电池在物理所诞生,但由于当时材料体系、电芯设计、制造工艺都不成熟,其短期内并不具有商业化的可能性。


1996年,陈立泉团队生产的中国第一只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电池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9月陈立泉以国产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为主,完成了中国首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陈立泉甘当一年多的“工人”,去了解锂电池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使研究更符合产业需求。1999年陈立泉牵头成立了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实现了锂电池产业化。


如今,84岁的陈立泉被人称为“中国锂电池之父”,但他总是拒绝这个称号,摆摆手说:“这个分量太重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实现突围、领跑全球


中国用30余年,实现锂电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如何实现突围、领跑全球?


“必须凝聚社会力量发展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一盘棋。”陈立泉说。


陈立泉受中国科学院中科集团董事长张云岗之邀,筹划并推动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的前身ATL的创办,推动全中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的成立和发展。


2009年,面对日韩企业的压倒性领先优势,陈立泉与CATL时任董事长张毓婕击掌明誓“中国锂电突围从CATL开始”,陈立泉作为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选择合适技术路线,密切推动公司与研究院所以及大专院校的紧密合作,为公司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在国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中国锂电就实现了突围。


CATL不负众望,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7年登顶全球第一,是全球唯一一家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的电池制造商,目前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均来自CATL。


如今,以CATL为龙头,一大批企业联合发力,推动中国在动力、储能锂电池市场全球占有率均位居世界第一。


固态电池、前景广阔


在年初的“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陈立泉院士针对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致辞演讲。


中国固态电池起步是比较早的。中国科学院从“六五”、“七五”、“八五”都把固态电池作为重点项目来研究,科技部是“863”计划,从1987年启动全固态锂电池项目,当时陈立泉是首席科学家。2010年,陈立泉提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发展固态锂电池”;2013年,在宁波开了一次固态电池的讨论会,号称是“第零届中国固态电池讨论会”;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中国固态电池开始发展;2015年,在中科院物理召开了“第一届固态锂电池讨论会”,并提出了希望五年内实现产业化。2016年以陈立泉院士为技术带头人,成立了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陈立泉认为,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为了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不仅应关注全固态锂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界面改性和电池失效的机制;同时也要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的批量生产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等。


参考来源: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光明网

八旬院士48年只做一件事:让中国锂电实现“突围”.中国青年报

陈立泉院士(PPT):中国固态电池起步与发展始末.电动卡车观察

关于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公示.工信部

陈立泉院士揭秘中国第一块锂电池怎么诞生的.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陈立泉院士的锂电研发之路.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