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宁德时代布局了多少电池回收业务?


来源:中国粉体网   文正

[导读]  宁德时代的电池回收业务布局。

中国粉体网讯  自2013年消费者购车补贴政策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4万辆,同比增长96.9%,市场渗透率达到25.6%。下游高增的需求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攀升,按照早期动力电池平均5-6年的报废周期,目前正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热潮。此外,动力电池回收具备环保利好及经济优势,是当前锂电产业链最值得期待的新环节,锂电回收市场大有可为。


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净利润307.29亿元,同比增长92.89%。宁德时代的主营业务及产品主要分为四大块,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电池材料及回收以及电池矿产资源。去年,宁德时代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营收为260.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7.92%,同比增长94.7%。


2022年宁德时代营收整体情况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对于电池回收早有布局。我们来看一下近些年宁德时代在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


2013年,宁德时代收购邦普循环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白名单”企业,宁德时代旗下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已分别于第一批和第四批获得“白名单”资质,两家公司合计具备10万吨/年以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能。被收购之前,邦普循环是家专业从事废旧电池及报废汽车资源化回收处理的企业。借助宁德时代在锂电产业链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对产间过程废料的利用,邦普循环回收再生产能已达12万吨/年,且保持着较高的运行效率,锂回收量达到万吨LCE左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公司。


2018年,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宣布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该项目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以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


2022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的下属公司普勤时代拟在印度尼西亚与当地两家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9.68亿美元。


2023年1月,宁德时代公告称,拟不超238亿元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及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及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4年。


2023年2月,国内另一家从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上市公司格林美发布公告称,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签署《关于构建电池闭环回收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宁德时代和湖南邦普也参与其中。


另外,宁德时代还牵手一汽解放布局电池回收。公开资料显示,解放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份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端雄,注册资本为9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零配件及相关生产设备销售;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和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总体来看,宁德时代的电池回收业务主要通过邦普循环开展。目前,邦普循环有广东佛山、湖南长沙、宁德屏南、宁德福鼎、印尼莫罗瓦利、印尼纬达贝、湖北宜昌7个生产基地。此外,江苏溧阳、欧洲电池回收处置项目也在规划中,邦普循环的电池回收处置产能已布局超100万吨。


邦普循环产业描述


以上是对宁德时代电池回收业务的盘点。对于电池回收,除了宁德时代积极布局,行业还吸引了格林美、天奇股份、华友钴业、赣锋锂业、欣旺达、中伟股份等企业的入局。据测算,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实际市场规模2022年预计约为146亿元,至2030年理论可达1406亿元,锂电回收整体市场规模2022年预计约为314亿元,至2030年理论可达2351亿元。


参考来源:


宁德时代2022年年报、新能源汽车最新资讯、Mysteel新能源、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6

作者:文正

总阅读量:404982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