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院士丨江雷:入选全球“自然指数5强国家”代表性科学家,当选澳大利亚外籍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昧光

[导读]  江雷,男,1965年3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

中国粉体网讯


专家介绍

 

江雷,男,1965年3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纳米材料专家,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1990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1994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纳米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在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江雷院士

 

研究方向

 

江雷院士主要从事交叉科学领域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仿生特殊浸润性材料、仿生离子通道、仿生能源、仿生轻质高强等方面的研究。

 

论文发表

 

迄今已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ature Mater.、Chem.Soc.Rev.、J.Am.Chem.Soc.、Adv.Mater.等期刊上发表800余篇论文,总被引153000余次,H因子为184。

 

重要奖项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材料学会“MRSMid-Career Researcher Award”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第三届“China Nano Award”奖,日经亚洲奖(Nikkei Asia Priz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科技与纳米技术贡献奖,德国洪堡研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纳米研究奖等奖项。

 

科研故事

 

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5月26日,澳大利亚科学院公布新增22名院士名单和2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研究员当选为2022年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源:中科院理化所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是澳大利亚最高学术荣誉之一,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后由科学院同行选举产生,以期表彰其在各自科学领域所做出的突破性研究。自1954年创立以来,澳大利亚科学院目前共选出34名外籍院士,其中中国人仅有三名。凭此殊荣,江雷教授晋升四院院士

 

入选自然指数五强国家“代表性科学家”

 

2022年3月9日,Nature增刊Nature Index遴选2015-2020年自然指数五强国家(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的五名杰出科学家代表,对他们的工作以“Gamechangers”为题进行了专题评述报导。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所江雷研究员作为中国代表入选。

 

据Nature Index统计,中国在化学、物理科学领域的贡献份额居全球首位。Nature根据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82种自然科学类期刊指出,江雷研究员是2015-2020年期间在仿生、纳米材料领域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者。

 

在基础研究方面,从1998年开始,他通过研究荷叶表面的超疏水性(Adv.Mater.,2002,14,1857)和动物角膜的超亲水性(Adv.Mater.,2021,33,2007152),发现静态超浸润的基本原理是微纳米结构和表面能的协同效应控制表面界的超浸润性。通过实验确定液体亲疏本征阈值(Angew.Chem.Int.Ed.,2015,127,14945),修正杨氏方程关于所有液体的亲疏界限,提出表面超亲超疏在纳米结构上的转变点为液体亲疏界限。在静态超浸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多种生物的动态超浸润特性,例如水黾腿(Nature,2004,432,36),蜘蛛丝(Nature,2010,463,640)和仙人掌(Nat.Commun.,2012,3,1247)表面的锥形微结构以及离子通道(Adv.Mater.,2016,28,3345)的内锥微结构都具有对微流体的定向驱动能力,提出动态超浸润微液滴驱动基本原理是化学组成梯度、粗糙梯度、曲率梯度等调控流体输运的方向。通过学习自然,他建立了包括64个组合方案的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Nat.Rev.Mater.,2017,2,17036),并拓展到不同压力和温度范围的各种液体体系(J.Am.Chem.Soc.,2016,138,1727),引领并推动了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

 

64个组合方案的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以及拓展到不同压力和温度范围的各种液体体系,其中十余项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方案应用于能源、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化工等领域

 

目前已有授权专利70余项,其中一些专利已经实现了技术转化。2021年,超浸润性技术入选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超浸润性技术入选2021年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自2020年以来,江雷研究员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动态超润湿性。他试图回答生命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生命体系是如何实现超低能耗的高效能量转换、信息传输和物质合成?通过提出在纳米通道(例如,离子、分子通道)中应该存在一种超低阻抗的物质传输的观点进行解释,其中离子或分子的定向集团运动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传统的扩散运动。

 

信息来源:中科院理化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6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949991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