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2022:负极材料赛道“竞跑”


来源:高工锂电

[导读]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6日,已开工项目有8个,涉及金额超385亿元,投建规模达135.6万吨/年。

中国粉体网讯  开年以来,众多负极材料项目纷纷落地开工。


随着动力电池进入新周期,下游高景气度持续,锂电池需求加速释放,拉动负极材料需求量快速攀升。


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预计约72万吨,同比增长约100%,预计2022年仍将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事实上,动力电池企业TWh规模扩产,负极材料作为关键主材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也呈指数级态势上升。加固负极材料“护城河”,已经成为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甚至锂电池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识。


2021年以来,包括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扩产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今年开年以来,众多项目纷纷落地,正式开工。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6日,已开工项目有8个,涉及金额超385亿元,投建规模达135.6万吨/年。



若按1GWh动力电池需要使用1300-1400吨负极材料计算,上述135.6万吨负极材料可满足约968GWh-1043GWh的电池产能需求。


此外,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与海螺创业等材料企业也在不断加码负极材料项目。涉及金额超87亿元,投资规模超20万吨/年。



大体量项目落地开工,新项目获投资扩建,均表明国内负极材料产能正在加速释放,以应对锂电池下一阶段的高增长需求。


另外,从上述项目也可看出,目前头部企业新建负极项目普遍以一体化为主,向上游石墨化加工领域延伸。


而这背后逻辑不言而喻。2021年以来,负极产能受石墨化掣肘,价格飙升。于负极材料企业而言,一体化布局有利于企业提升石墨化自供占比,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于电池企业而言,入局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则可重塑自身供应链模式,稳定自身供应,强化竞争优势。


可以预见,随着负极一体化项目产能逐步释放,2022年石墨化瓶颈限制有望逐步缓解,负极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回落。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