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固态电解质体系及全球各公司的路线选择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目前常见的固态电解质可分为聚合物类电解质、氧化物类和硫化物类无机物固态电解质。

中国粉体网讯  目前固态电池已经被公认为是发展下一代高安全、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而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相比于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优异的灵活性和可加工性,还可使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能;此外,固态电解质可实现隔膜与电解液一体化,降低成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目前常见的固态电解质可分为聚合物类电解质、氧化物类和硫化物类无机物固态电解质。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由聚合物基体和锂盐构成,具有黏弹性好、机械加工性能优等特点。常用的锂盐有LiPF6,LiTFSI,LiClO4,LiAsF4和LiBF4等,SPE基体包括聚环氧乙烷、聚硅氧烷和脂肪族聚碳酸酯等。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率先实现应用,但存在高成本和低电导率两个致命问题。目前主流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是聚环氧乙烷(PEO)电解质及其衍生材料。2011 年法国 Bollore 公司推出固态电池为动力系统的电动车,聚合物固态电池率先实现商业化。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下导电率低,能量上限不高,升温后离子电导率大幅提高但既消耗能量又增加成本,增大了商业化的难度。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有晶态和玻璃态两种形态,其中晶态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包括钙钛矿型、反钙钛矿型、NASICON型、石榴石(Garnet)型及LiPON型等。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综合性能好,LiPON薄膜型全固态电池已小批量生产,非薄膜型已尝试打开消费电子市场。LLZO型富锂电解质室温离子导电率为10-4S/cm、电化学窗口宽、锂负极兼容性好,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界面阻抗较大,界面反应造成电池容量衰减。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中O被S取代后即硫化物固态电解质。S的原子半径和极化率大,造成晶格畸变形成较大的离子通道。S与Li+间结合力较弱,体系内可移动载流子数量大,因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表现出较好的离子电导性。但硫化物电解质在空气中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 H2O 反应生成 H2S,而降低电解质的使用寿命。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最高,研究难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如何保持高稳定性是一大难题。LGPS 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高达1.2x10-2 S/cm,可与液态电解质相媲美。虽然硫化物电解质与锂电极的界面稳定性较差,但由于离子电导率极高、电化学稳定窗口较宽(5V以上),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尤其是日韩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


三大固态电解质体系及特点


资料来源:Recent progress of the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metal-based batteries, Lei Fan


目前氧化物体系进展最快,硫化物体系紧随其后,高能聚合物体系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硫化物和聚合物体系都已取得长足进展。


不同企业选择的电解质技术路线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辉能科技、LG 等公司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采用固态电解质后,全固态锂电池内部将出现电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界面接触,与液体电解质不同,固固之间无法实现润湿性,由此产生的界面接触电阻会严重影响内部离子传输,使得全固态锂电池内阻增大、电池循环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变差等。为解决全固态电池内部的界面接触难题,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制造成本,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为优先发展混合固液锂电池,逐步降低液态电解质的含量,最后实现全固态锂电池。


参考资料

光大证券.固态电池:抢占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动力电池成本系列报告之三

刘鲁静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进展及现状

郭浩正.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代到来了吗?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3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214830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