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稀土开采如何接应“环保压力”,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接到了关于稀土环境污染问题的举报和投诉达35件,矛头直指稀土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浸矿溶液,对于离子型稀土开采所用的浸矿法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原地浸矿采矿法如果不在可控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后果不言而喻,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发现的问题,也绝非偶然。而是目前原地浸矿存在的一个集中表现。
有媒体报道称:“稀土的开发利用就像一个‘拆弹过程’,技术不好,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的爆炸,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这一困扰。”以上二张图片足以说明“拆弹”失败,历经爆炸,然而把罪责推向于无序开采。从而迎来一个稀土整合。成了稀土六大集团公司。又出现了第二次“拆弹”失败。要说氨氮污染相比第一次严重得更为沉重。请问这次罪责又能推向于谁?推向:愚昧、无知、无能吗?小编认为:思想与政治污染占居了不小的罪责。开采企业,国家受之于权。凭借手中的权力,以谋私利,滥用职权。给予关系户,行贿户的机会。把一些有开采技术有真正实力的开采团队拒之门外,置国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不顾。难道这不是思想与政治污染在先吗?为什么中央督察组说:思想与政治上的污染远远超过于现存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牵受于思想与政治污染的保护之上。为之掩盖了诸多的罪恶行为,致使追究事端者难于实施查找真像。使人民长期牵受于恶劣环境的痛苦之中。牵制于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也应该就是稀土开采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经历也摆脱不了严重污染的根源吧!稀土开采如何接应“环保压力”,小编认为这并非难事,做好以下几点必然“水到渠成”:
1.从个人的思想与政治上彻底地解脱出来环保压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了动力世界上的所有难事都会迎刃而解。做好这点必须从个人的思想上彻底地解脱出来,放下个人得失与尊卑,认清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和后果。回望历史:专家有“砖”也有“专”;民间有“愚”必有“慧”。多少高手在民间,多少发明在“愚昧”。如果一直以专家放屁都是香,草民说话不答腔的姿态去看望世界的话,中国的科学进步又待何时?更不能以别人的启蒙占为已有,那更是权威部门与专家们的耻辱。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渠道寻求攻克稀土开采几十年无法解决的污染困扰,使之造福于大众。
2.以现有的技术精细化也是解决稀土开采污染问题的途径离子型稀土占高价值重稀土成分比较大,是战略价值巨大又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由于其独特的磁、光、电等理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工业、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事稀土开采既要提高稀土资源的提取率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发展稀土行业的意义所在。
在此小编提供在原有技术上如何做好精细化解决稀土开采污染问题:
a.浸矿剂的浓度:浸矿最佳浓度:2%,有过于片面。2%的浓度只能体现离子交换的最佳速度,在具体的生产中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提取率尤其在有回收水时,2%的浓度可以说是完全错误。回收水存在各种介质,用2%的浓度反而会降低交换速度,导致降低提取率,而铵盐在矿渣的损耗与浓度成正比,浓度越高损失越大。从而损失了大量的铵盐,影响流速(因为流速与液体的介质有关)拉长了生产周期。直接增加生产成本和地下水污染。计算浸矿剂浓度的突破:以矿体的实际用量,参考液体中的介质和原矿中的含水率、固液比。计算出合理的最佳浓度。
b.浸矿原料用量:浸矿原料用量,每立方原矿:5-8公斤,这种说法也不具科学性,矿休的元素组分与稀土成分的含量千差万别,更不能以原矿的方量来定铵盐的用量。不是原料多了就能提高稀土的提取率,而是增加了诸多的负面作用。计算浸矿原料用量的突破:以矿休的元素组分含量所消耗的铵盐或镁盐加上一定浓度与矿渣的铵盐或镁盐的损耗比率来计算实际的铵盐用量。
c.提取率:这里先说说提取率的计算方法,以稀土离子相1‰的含量为类:稀土矿原矿的综合比重一般定为1.43 t/m3 在1立方米原矿中的REO重量=1*1.43=1.43kg,如果80%的提取率=1.43*80%=1.144kg,而不是误传中的 1*80%=0.8kg ,这样就变成了提取率=0.8/1.43=55.94%的提取率了,所以人们说原地浸矿的提取率能达到80%以上的来由。而媒体播报的是50% 确是按照正确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在实际的生产中有些企业50%都达不到。在稀土矿原地浸矿的工艺中有个误导的理论:“在液井中保持一定的水位高度,就会沿15度的坡度扩散渗透”,(这种理论也是一个保守性的理论。因为水压过大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就是这种理论误导了工艺的简单化。变成该工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机械格式工艺。提取率低下的突破:在于改变这种陈规,采用各门学科的理论计算浸矿液能够达到全方位辐射的精确水位的压力高度。使稀土离子由错综复杂交换秩序,转化成池浸式的交换秩序。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提取率。
d.采用新型绿色材料提取技术经过多次实地,原地浸矿证明主要材料采用硫酸镁与氯化铵以7:3的比例用于提取稀土离子材料,同样能达到传统使用硫酸铵的使用效果。大大降低了氨氮对环境的污染。
镁是地壳中比较缺少的元素之一,尤其在表层的土壤和地表地下水镁的成分都无法达到动植物的生长需求。采用硫酸镁与氯化铵以 7:3的科学配比,既解决了生产稀土的主要原料又排除了高氨氮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补充了水土中镁元素的稀缺状况。经实施开采证明:以这种方式开采稀土,完全排除了氨氮超标的难题,并且在排除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为周边的植物生长提供亲善的有益成分,在污染环境的问题上完全得到一大新的突破。
e.工艺精度:工业产品的质量在于“精”,企业的生产效益在于“准”。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缺少“精”与“准”的规则也是非常危险。不但达不到经济效益,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原地浸矿工艺的应用过于粗放,主观判断的因素居多,缺少详细的执行数据。工艺精度的突破,在于使用软件的管理程序,有了软件管理程序才能提供具体的可执行数据,一个没有可执行数据的工艺,就不是成熟的工艺。
有了成熟的稀土开采工艺又何尝不能解决其污染问题呢?在此小编提醒一下,使用镁盐作浸矿剂,也不是没有污染。
过量的镁同样造成地下水重金属超标,不要解决了氨氮超标,来了个重金属超标,变成了永远解决不了的污染问题。从事离子型稀土开采必须做到“精”与“准”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环境污染。
3.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保障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保障:原地浸矿技术是项技术专利,虽然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但通过创新,完全可以达到工业指标和环保要求进行开采。
造成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开采单位技术人员,对开采技术的认知度不足。认为都是一个体力活,不存在什么难度。小编在此再次说明:原地浸矿稀土开采,不同于其它金属矿种的开采方式,具有严紧的科学性和难度。属化学反应的选采方式,浓度、用料、用量、水压、渗透力和大气压作用都具有严格的数据性。其二,单位对聘用技术人员不够严格,造成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提取率不理想,材料消耗超大,滥用原料等的严重现象。离子型稀土矿:矿体含量多变,深浅不定,结构复杂是离子型稀土矿的特点。资料不够详细,管理过于粗放都是造成提取率不理想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希望人们引以为借,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粉体网编辑整理/土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