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900g的奶粉,光看标签,
似乎可以满足家长对宝宝
健康成长的所有渴望:
大脑发育、肠道健康、骨骼发展、
智力开发、潜能挖掘、情商塑造
……
这些渴望通过一个个新奇的名字来实现:
肌醇、牛磺酸、瑞护因子、DHA、胆碱、核苷酸、核桃油、α乳清蛋白、
益生元。这些有着一长串名字的化学物质改名换姓,催动着价格标签上数字的不断增长。
众所周知,婴儿配方奶粉设计理念是对母乳的模拟,
按其定义,它并无神秘之处——所有的配方奶粉都是
“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目前,
家长们在选购奶粉时,
更多关注的是奶粉里面添加了哪些营养成分,
孰不知奶粉的加工工艺也相当重要。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三大加工工艺包括:
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湿法工艺
将牧场或奶源地收集到的新鲜牛乳2小时之内降到0-4度,
进行各种标准化作业处理后,加入各种营养素,
经混合溶解、杀菌、喷雾干燥、包装、检验、出厂的一种工艺。
湿法工艺的必备条件:
牧场、鲜奶、奶粉加工厂。
标准的湿法工艺流程为:
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
→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装
必备的生产设备有:
杀菌设备、高压泵、喷雾干燥设备、空气净化系统、包装设备、清洗设备。
优点:
采用鲜乳为原料,直接添加各种营养素溶解混合,
均匀包含在乳颗粒中,感官质量和冲调效果好,
也有利于微生物指标的可控性。
缺点:
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要将奶液高温干燥成奶粉,这个过程
容易导致热敏性营养素成分被破坏。
干法工艺
将所有原料如基粉(奶粉、脱脂奶粉、乳清粉等)和各种营养素配料,
在干燥状态下按照所需比例称量、杀菌、混合,最后包装出厂的一种工艺。
标准的干法工艺流程为:
原辅料→备料→进料→配料(预混)→投料→混合→包装
必备的生产设备有:
计量设备、预混合设备、混合设备、隧道杀菌设备、包装设备、空气净化系统。
优点:
生产周期短、但热敏营养成分易添加,营养成分损失小;
因生产可采用提前生产好的奶基原料,
因此不受产奶季节、产奶量等因素控制。
缺点:
营养素容易混合不均匀、微生物指标不好控制,需提高生产标准来控制微生物污染,
以达到国家的标准值。
干湿法复合工艺
在完成湿法工艺生产的全部流程基础上,
在最后用干法工艺加入一些热敏营养素
混合完成的一种工艺。
优点:
平衡了干法和湿法工艺的优缺点,
干湿法生产出的奶粉不仅有很好的感官和冲调质量,
实现了热敏物质的添加和避免营养流失。
缺点:
湿法工艺制作过程中环节的复杂。
如何判断奶粉的生产工艺呢?
如果配料表上第一项为生牛乳、鲜牛乳(奶)、脱脂奶、脱脂牛奶,便是湿法工艺。
如果配料表第一项为奶粉、脱脂奶粉、乳固体、优质奶粉等,就是干法工艺。
为什么奶粉中有时会有一些褐色小颗粒?
婴儿奶粉由原奶经喷雾干燥法制成粉状。
奶粉中的乳糖在干燥时遇热空气,
部分会变成橘色或茶褐色。
为什么有的奶粉有腥味?
在婴幼儿奶粉中,
这种腥味来自于添加的DHA。
DHA大多是从鱼油或者海藻中提取的。
奶粉冲调时产生泡泡正常吗?
由于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
搅动或冲调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泡沫。
有的不会产生气泡是因为添加了消泡剂。
另外奶粉冲调时,如果水的温度太高,
盛装奶粉的容器不够光洁、
形状不够规则,搅拌或摇晃的力度太大,
以及奶嘴孔过大等,也会产生气泡。
很多妈妈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就惊恐不已,
其实食品添加剂并不都是有害的,
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口味、
提高产品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
奶粉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
调味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等。
香兰素:
根据国标(GB2760-2011),
6个月以上宝宝的食品允许添加香兰素,
最大允许使用量为5毫克/100毫升。
柠檬酸盐:
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钾
这几种添加剂在婴儿奶粉中也不少见,
能改善食品口感,少量添加无害。
单甘油硬脂酸脂:
一种乳化剂,
添加到奶粉中能提高
脂肪和蛋白质的稳定性,
防止分层和沉淀。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一种高效的氧清除剂和增效剂,
是我国唯一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抗氧化剂。
磷脂:
在食品工业中,磷脂常被用作乳化剂。
在奶粉中使用磷脂,不但起乳化作用,
还可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