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毛绒——健康、易护理的超绒纤维面世


来源:

众所周知,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从根部至端部依次重叠,造成纤维运动的定向摩擦效应,在穿着过程中相互运动,穿插纠缠而形成毡缩,
同时羊毛纤维鳞片较密,鳞片的张角比绒纤维大,使得羊毛制品贴身穿着有刺痒感,易起球、毡缩,不易护理,难以向内衣化方向发展。因此,对羊毛纤维进行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毛纺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日,品德羊毛(太原)有限公司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与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合作,采用纳米技术,利用该公司引进的意大利卡博特散毛连续丝光防缩设备对羊毛纤维进行纳米处理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使纳米粒子永久吸附、种植在毛绒纤维上,从而降低了毛绒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使其滑细、柔软。

  另外,经过纳米处理的散纤和毛条,在外观、手感、风格、穿着功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经染色后,手感无明显减弱,说明纳米材料固着持久、稳定。经国家毛纺织产品质量监督中心(上海)及ITS测试,完全达到国际羊毛局TM31可机洗标准。同时,经太原理工大学测试中心分析,经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检测,毛绒纤维材料中吸附有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纳米氧化锌及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遮蔽紫外线、抗静电、抗菌、消毒、除臭功能,因此,经纳米氧化锌及纳米复合材料处理后的毛绒纤维也具有以上功能,为健康纤维。其产品还具有超养绒的手感,轻盈、保暖、柔软、滑糯、色泽亮丽、刚性强,而且抗起球、可机洗、防毡缩、易护理。其产品有以下几点特色:针对山羊绒易起球、刚性差、成品无身骨等缺点,直接采用纳米技术处理,从而基本解决了羊绒所存在的弊端,提高了羊绒产品的服用性能及附加值;对于蒙古、尼泊尔、安哥拉、伊朗、阿富汗绒及细度偏粗的山羊绒(细度大于16微米)以及绵羊细毛绒,先处理使其细度变细0.5~0.8微
米,再经纳米技术处理,改善其手感,提高了性价比;对于手感差的其它特种纤维,如驼绒、牦牛绒等,可进行纳米技术处理,以达到所追求的效果;对于细度在14.5~17.5微米的超细羊毛,对其鳞片进行温和打磨剥蚀,然后进行纳米技术处理。处理后的纤维手感柔软、滑腻、富有弹性,无刺痒感,可与山羊绒及其他纤维混纺或纯纺,适宜做贴身内衣。
推荐5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