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硅的暴利继而引发了各地绿碳化硅产能的扩张,到达2011年达到了极致,再加上电价上涨、金刚石线替代绿硅用于光伏产业硅片切割等因素的影响,绿碳化硅市场异常艰峻……
本年度,绿碳化硅市场经历了继2008以来的又一次大的变动,2008年由经济危机引起的绿碳化硅价格急剧下降,经历2009年、2010两年的市场复苏和稳定,绿碳化硅价格急剧上升,绿硅的暴利继而引发了各地绿碳化硅产能的扩张,到达2011年达到了极致,再加上电价上涨、金刚石线替代绿硅用于光伏产业硅片切割等因素的影响,绿碳化硅市场异常艰峻,企业之间开始互相竞价,从而导致绿碳化硅价格一蹶不振。绿碳化硅要想从价格风暴中突围出来,产品创新势在必行。
2004-2007年迎来黄金时代
回望:2004-2007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走俏,市场对于绿碳化硅的需求量以年均30%的增长率递增,因此这段时间可谓是我国绿碳化硅行业的黄金时代。伴随着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也催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绿碳化硅冶炼项目和微粉加工项目的诞生和发展。
小评:现在世界发展的趋势是节能环保,所以光伏发电行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而绿碳化硅是光伏企业硅片切割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因此伴随着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绿碳化硅行业会再次迎来发展的机遇。
2008年急剧下滑
回望:2008年因能源供应紧张和第四季度市场需求减少,绿碳化硅生产比2007年有所减少。绿碳化硅总产量在17-19万吨。2008年绿碳化硅市场承接2007年下半年的强劲势头,各厂家均在前三季度保持满负荷生产,但是到2008年8月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光伏产业市场萎缩以及钢厂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耐火材料的消耗,绿碳化硅需求量大幅减少,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从最高的12500-12600元/吨回落到12月底的8000-8100元/吨。
小评:影响绿碳化硅市场的主要因素有:电价、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
1、电价。2008年电力企业在通胀压力下,上半年坚持没有上调价格,但是到了6月份,煤炭价格上涨太快,导致电力企业亏损,国家发改委6月份宣布上调电价,绿碳化硅成本也随之增加了。
2、原材料价格。1#A石油焦的价格从年初的2600元/吨涨到9月下旬的4000元/吨左右,而绿碳化硅的价格波动主要受石油焦价格的影响,因此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也随着从9800元/吨涨到12500元/吨,到了10月份,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降,石油焦的价格下降到1000元/吨,而到了11月份,有些炼焦厂因库存过大,把价格降到600-700元/吨,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因此从12000元/吨回落到年末的8000元/吨。
3、市场需求。绿碳化硅主要用于生产磨具和切割方面。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的磨具市场受国内房地产在第三季度销售锐减的影响,磨料磨具的消耗减少了50%以上。加上8月份以来电子行业不景气,绿碳化硅市场需求急剧下滑。
2009年依旧疲软
2009年上半年绿碳化硅市场依旧处于疲软状态,即使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也没有增加,订单依旧很少,绿碳化硅块料价格从8000元/吨到9000元/吨不等,有些厂家为了清仓回收资金,甚至报价低于8000元/吨,而到了下半年,市场开始复苏,因成本(石油焦、电价)增加,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开始回升,到了年底,已经达到9000元/吨以上。
2010年产能扩张急剧膨胀
回望:2010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绿碳化硅价格一路高歌快速上行,进入6月份,电价上调,资源税上调,由于冶炼是高耗能行业,电价是磨料企业主要成本,因此后半年二者联合发力将对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很大,另外受节能减排影响,供应稍显紧张,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市场对绿碳化硅块料需求量将突破120万吨,故绿碳化硅块料价格继续上调,达到9600元/吨左右,下半年价格也一直在上涨,年底达到11000元/吨左右。
小评:受光伏产业发展所趋,硅晶片生产厂家满负荷生产,对绿碳化硅微粉需求强劲,绿碳化硅块料作为微粉的原料,上半年供应紧张,因此大部分生产商扩大绿碳化硅块料产能,甚至有部分黑碳化硅生产商转向生产绿碳化硅。在绿碳化硅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下,产能扩张也在一天天膨胀起来,但是,如果绿碳化硅产能无节制地扩大,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2011年低迷且混乱
回望:从3月份开始,受碳化硅微粉价格下降影响,绿碳化硅价格也在下降,到6月份绿碳化硅较3月份下降近1000元/吨,报价9200元/吨,价格虽然下降不少,但是销路依然不佳,从6月份开始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变化幅度较大,从月初的9500 -9600元/吨到月底降到9100-9200元/吨,到了7月份,由于下游市场消化力度不够,产品价格几乎一天一变,绿碳化硅生产商为了生存开始竞价,绿碳化硅报价不一,有8500元/吨的,也有8200-8300元/吨的,还有7800元/吨的,报价非常乱。8月份跌幅较小,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在8200元/吨左右。
小评:造成绿碳化硅市场低迷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成本增加(电价上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2、产能严重过剩;3、光伏等下游产业市场消化力度不够,部分金刚线替代。
本年度,绿碳化硅市场经历了继2008以来的又一次大的变动,2008年由经济危机引起的绿碳化硅价格急剧下降,经历2009年、2010两年的市场复苏和稳定,绿碳化硅价格急剧上升,绿硅的暴利继而引发了各地绿碳化硅产能的扩张,到达2011年达到了极致,再加上电价上涨、金刚石线替代绿硅用于光伏产业硅片切割等因素的影响,绿碳化硅市场异常艰峻,企业之间开始互相竞价,从而导致绿碳化硅价格一蹶不振。绿碳化硅要想从价格风暴中突围出来,产品创新势在必行。
2004-2007年迎来黄金时代
回望:2004-2007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走俏,市场对于绿碳化硅的需求量以年均30%的增长率递增,因此这段时间可谓是我国绿碳化硅行业的黄金时代。伴随着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也催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绿碳化硅冶炼项目和微粉加工项目的诞生和发展。
小评:现在世界发展的趋势是节能环保,所以光伏发电行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而绿碳化硅是光伏企业硅片切割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因此伴随着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绿碳化硅行业会再次迎来发展的机遇。
2008年急剧下滑
回望:2008年因能源供应紧张和第四季度市场需求减少,绿碳化硅生产比2007年有所减少。绿碳化硅总产量在17-19万吨。2008年绿碳化硅市场承接2007年下半年的强劲势头,各厂家均在前三季度保持满负荷生产,但是到2008年8月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光伏产业市场萎缩以及钢厂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耐火材料的消耗,绿碳化硅需求量大幅减少,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从最高的12500-12600元/吨回落到12月底的8000-8100元/吨。
小评:影响绿碳化硅市场的主要因素有:电价、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
1、电价。2008年电力企业在通胀压力下,上半年坚持没有上调价格,但是到了6月份,煤炭价格上涨太快,导致电力企业亏损,国家发改委6月份宣布上调电价,绿碳化硅成本也随之增加了。
2、原材料价格。1#A石油焦的价格从年初的2600元/吨涨到9月下旬的4000元/吨左右,而绿碳化硅的价格波动主要受石油焦价格的影响,因此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也随着从9800元/吨涨到12500元/吨,到了10月份,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降,石油焦的价格下降到1000元/吨,而到了11月份,有些炼焦厂因库存过大,把价格降到600-700元/吨,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因此从12000元/吨回落到年末的8000元/吨。
3、市场需求。绿碳化硅主要用于生产磨具和切割方面。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的磨具市场受国内房地产在第三季度销售锐减的影响,磨料磨具的消耗减少了50%以上。加上8月份以来电子行业不景气,绿碳化硅市场需求急剧下滑。
2009年依旧疲软
2009年上半年绿碳化硅市场依旧处于疲软状态,即使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也没有增加,订单依旧很少,绿碳化硅块料价格从8000元/吨到9000元/吨不等,有些厂家为了清仓回收资金,甚至报价低于8000元/吨,而到了下半年,市场开始复苏,因成本(石油焦、电价)增加,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开始回升,到了年底,已经达到9000元/吨以上。
2010年产能扩张急剧膨胀
回望:2010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绿碳化硅价格一路高歌快速上行,进入6月份,电价上调,资源税上调,由于冶炼是高耗能行业,电价是磨料企业主要成本,因此后半年二者联合发力将对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很大,另外受节能减排影响,供应稍显紧张,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市场对绿碳化硅块料需求量将突破120万吨,故绿碳化硅块料价格继续上调,达到9600元/吨左右,下半年价格也一直在上涨,年底达到11000元/吨左右。
小评:受光伏产业发展所趋,硅晶片生产厂家满负荷生产,对绿碳化硅微粉需求强劲,绿碳化硅块料作为微粉的原料,上半年供应紧张,因此大部分生产商扩大绿碳化硅块料产能,甚至有部分黑碳化硅生产商转向生产绿碳化硅。在绿碳化硅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下,产能扩张也在一天天膨胀起来,但是,如果绿碳化硅产能无节制地扩大,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2011年低迷且混乱
回望:从3月份开始,受碳化硅微粉价格下降影响,绿碳化硅价格也在下降,到6月份绿碳化硅较3月份下降近1000元/吨,报价9200元/吨,价格虽然下降不少,但是销路依然不佳,从6月份开始绿碳化硅块料的价格变化幅度较大,从月初的9500 -9600元/吨到月底降到9100-9200元/吨,到了7月份,由于下游市场消化力度不够,产品价格几乎一天一变,绿碳化硅生产商为了生存开始竞价,绿碳化硅报价不一,有8500元/吨的,也有8200-8300元/吨的,还有7800元/吨的,报价非常乱。8月份跌幅较小,绿碳化硅块料价格在8200元/吨左右。
小评:造成绿碳化硅市场低迷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成本增加(电价上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2、产能严重过剩;3、光伏等下游产业市场消化力度不够,部分金刚线替代。